地名是联系人与自然的纽带之一。随着时代发展,地名作为一方水土、一片地域的“名片”,其功能作用不断延展,成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生产生活的基础信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地名管理、深化地名服务,更好发挥地名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
地名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
一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要求更密更准的地名支撑。治理越精细、越精准,对地名密度的要求越高。在我国省界周边地区、西部广袤的山区,还有大量山体、河流、湖泊、冰川、沙地等自然地理实体缺少标准地名,这些恰恰又是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方。科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加强荒漠化治理和湿地保护、构建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等重大工程,特别是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体系、开展确权登记,加强地名管理是其中最为基础性的工作。
二是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需要不断深化乡村地名服务。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力点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头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往村覆盖、向户延伸,以信息化为支撑的乡村精细治理,需要村庄周边道路、村内街巷、各类设施等名称规范统一。美丽中国,既是环境之美,更是时代之美。地名作为田园风光、诗意山水、乡土文化、民俗风情的重要标识,大力加强乡村“老地名”“乡土地名”保护,能够有效传承农耕文明、赓续地名文脉、留住乡愁记忆;不断提升新生乡村地名特色内涵,多配有历史传承、文化积淀、民族精神、时代风范的好起名,能够充分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地名之美彰显时代之美。
三是促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地名能够发挥积极作用。消弭城乡数字鸿沟,畅通城乡人流、物流、信息流,是发展生态经济、促进“两山”转化的重要路径。近年来,聚焦乡村出行、快递物流进出不便的问题,民政部门先后指导互联网地图平台规范标注乡村地名670余万条,覆盖全国200余万个乡村居民点,累计导航点击量近百亿人次,有力促进乡村百姓出行导航、“背包”“自驾”旅行指向和快递进村、山货进城。地名不仅是一个个名称,更是一张张“名片”,近些年,各地探索“地名+旅游休闲”“地名+历史文化”“地名+农产品推广”等模式,打好“地名牌”,让绿水青山名扬四方、远近闻名,更好转化为金山银山。
实施“乡村著名行动”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今年以来,民政部系统总结试点经验,谋划开展“乡村著名行动”:
一是抓好“起名”基础,做到“师出有名”。通过加大命名力度、多起新时代好地名、编制地名方案等,科学织密乡村地名网,特别强调要加大山水林田湖草沙的命名力度,夯实美丽中国建设的空间基础。
二是创新“用名”方式,做到“名正言顺”。通过全面推进乡村地名采集上图、地名信息共建共享、拓展“一张图”服务等,不断深化地名信息应用,打通地名服务“最后一公里”,提升服务效能。
三是丰富“扬名”内涵,做到“有名有实”。通过讲好乡村地名故事、加强乡村地名文化挖掘保护、用好用活地名标志等,展示乡风、体现乡韵、铸造乡魂,让乡村地名“有看头、有内涵、有讲究”。
四是塑造“著名”品牌,做到“名利双收”。通过广泛开展宣传宣介、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乡村地名公共品牌等,推动地名价值创造性转化利用,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促进“两山”转化。
“乡村著名行动”的总体目标是:利用3~5年时间集中开展工作,使乡村地名及其信息化适应现代治理需要,乡村地名文化与乡村文化建设有机融合,乡村地名管理服务水平实现跃升,地名的内在价值得到更加充分释放,进而把地名在美丽中国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积极作用彰显出来,在此基础上久久为功,到2035年,乡村地名管理服务全面适应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地名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和乡村振兴取得重大成效。
“乡村著名行动”成效初显
“乡村著名行动”部署以来,全国各地积极行动,一些地方先行先试、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显现出一些实实在在的成效。
在命名管理方面,各地正在对“有地无名”、“一地多名”、地名不规范等问题进行排查,黑龙江佳木斯全市排查出有地无名的乡村道路1.05万条,广东全省已经排查出有地无名的乡村街路巷8.6万条。按照“边排查、边规范”的原则,今年前三季度,各地已经规范命名乡村地名9.1万条,乡村地区地名网将织得更细更密。
在地名标志方面,与命名更名同步,规范设置路牌、巷牌、楼门(户)牌,今年以来全国乡村地区补设地名标志牌10.2万块,新安装楼门(户)牌294.2万块。许多地方通过“二维码”把地名标志与公共服务结合起来,让乡村百姓在家门口“扫一扫”,就能交电费、水费、燃气费,助力乡村百姓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在地名文化方面,加大乡村地名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弘扬力度,许多地方建立地名保护名录,已有1.33万个乡村地名纳入保护范围,重新启用或移植使用了一批乡村“老地名”。许多地方通过融合介绍地名故事,为旅游景区、旅游线路增添了文化含量。
在深化应用方面,依托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和高德、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地图,持续推进地名信息采集上图,同步引导乡村百姓自主上传农家乐、采摘园等信息。前三季度,又新增图上信息29.7万条,很多群众反映,上图以后自家的小产业客流量大了、销售渠道畅通了。有的地方在乡村主要出入口设置“村庄一张图”,变“进村问路”为“进村看图”;有的地方借助地名搭建产业发展舞台,打造地名公共品牌,加大土特产品宣介,地名在赋能乡村发展、助力乡村共同富裕方面的作用持续显现。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民政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