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初,随着苏南新四军力量的不断壮大,日军开始在南京、镇江、芜湖三角地带集结重兵,在重要关隘集镇构筑碉堡据点,日军先以交通网为基础构筑封锁线,在封锁线内修建遥相呼应的据点,企图以此限制新四军的发展空间,继而对新四军进行分割封锁和分区“扫荡”。
为打破日伪企图,新四军各部主动出击,进行了一系列战斗。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粟裕反复酝酿,决定采取远程奔袭战术,拔掉敌人设于安徽芜湖近郊的官陡门据点。
官陡门据点位于安徽芜湖附近的官陡门镇内。扁担河从镇内流过,将小镇分为东西两半,一座木板桥横跨两岸,将小镇连在一起。驻守该镇的伪军沿河两岸修筑了壕沟、碉堡、暗堡群等防御工事,并设置了三层铁丝网和障碍物。
该据点处于日军封锁线的中心位置,周围百余里都是纵横交错的河沟湖泊,地形复杂,设有日军驻守的飞机场、铁路线及多处据点,一旦遇袭,半小时内其他据点守敌就能驰援到位。由于有日军支援与地理优势,该据点的伪军经常吹嘘“官陡门是最安全之地”,戒备非常松懈。
为了打好这一仗,早在1939年1月上旬,粟裕就派出侦察员,摸清了官陡门镇周边地形和敌人的兵力部署情况,并制定了缜密的作战方案,同时组织指战员进行了多次夜间战斗、白刃战、河川战、街市战演习,做好了充分的战前准备。
1月18日晨,粟裕率领新四军第二支队第三团指战员出发。出发前,粟裕又挑选精干人员以班为单位组成了突击队,配足火力和破坏工事、铁丝网用的各种工具,并挑选熟悉地形的船工数十人随军出征。为了麻痹敌人,三团先是冒雨北进,于19日下午到达丹阳湖畔后,突然向西开进,在敌人眼皮底下渡过丹阳湖,然后隐蔽西进,于午夜时分到达预定地点集结。20日上午,三团各连召开战前动员大会,宣布战斗纪律及夜间作战注意事项,各连排配发夜战的干电池和准备渡河的绳索标记等物品。当日13时,粟裕召集排以上干部开会,逐一布置作战任务。各连接受任务后,粟裕要求参战部队必须在战斗打响后的20分钟内全部结束并迅速回撤。
20日17时,三团从丹阳湖西岸出发,在夜色掩护下秘密穿越青山、黄池两据点间的亭头镇,并专门留下部队向南北黄池、青山的敌人逼近,以掩护归路的安全。
经过紧张的急行军,粟裕带领部队于凌晨4时抵达官陡门据点前沿。按预定作战方案,粟裕将参战部队分为两部分,从扁担河东西两岸同时对敌人发起攻势。
4时30分,粟裕果断发出行动命令。突击队匍匐前进,逐渐向西岸的敌人据点靠近。当突击队前进到距敌人阵地不到30米的铁丝网前拉开障碍物时,不慎触响了警铃。粟裕随即命令部队立即发起进攻。三团突击部队各种武器一齐开火,向敌人发起猛烈攻击。战士们仅用两分钟就突破铁丝网和其他障碍物,消灭了敌人的岗哨,并迅速攻入敌人营房,有几个敌人刚钻出来,就被新四军打倒,另有不少敌人在睡梦中就被消灭。趁敌人混乱之际,三团又对敌人进行宣传喊话,四五十个伪军举手投降。
与此同时,东岸的战斗也已打响。粟裕立即派出第二梯队,迅速冲进街中,转向河边,击毙10多名守军,夺取了小木桥。大部队跟着冲过小桥,打到东岸的伪军司令部门前。河东岸的新四军部队也冲破了障碍,对敌人司令部前后夹击,很快消灭了敌人岗哨,占领了敌司令部。
此次战斗新四军全歼守敌300余人(其中俘敌57人),缴获4挺机枪、10多支短枪、70支步枪以及大批弹药和军需品,而新四军仅有一名卫生员和司号员负轻伤。从开始攻击到取得胜利,整个战斗耗时仅8分钟,即使算上打扫战场的时间,也不过20分钟。等周围据点的敌人反应过来,大批援兵闻讯赶到时,粟裕已经带领部队撤离战场,安全返回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