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世界能源蓝皮书: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蓝皮书)指出,我国现已进入能源战略转型的关键期,经济效益、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是驱动能源多元化发展的三大基石,能源高质量发展是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能源改革需充分考虑国情,我国是煤炭消费和生产大国,可再生能源在中国整体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仍然很低,而且普遍存在供能稳定性较差、生产成本相对较高以及关键技术仍需攻坚等问题,短期内难以满足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要求。因此,当前应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所处发展阶段,在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蓝皮书指出,立足基本国情,稳妥处理近中期与中远期、战略方向与现实基础的关系。一是加强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利用,切实发挥煤炭的兜底保障作用,确保能源发展主动权。将目前依靠需求拉动的“被动式”创新逐步转向由技术积累/需求拉动双重推动、主/被动相结合的创新模式;二是提升煤炭行业的集约化、高效化、智能化发展水平,科学保护煤炭资源,全面提升煤炭加工利用的集中度和清洁性。
蓝皮书指出,推动可再生能源成为未来能源供应增量的主体。在可再生能源技术不断创新、逐步替代化石能源的过程中,应充分考量技术与经济的平衡,全面反映能源系统的经济性。若过早对尚未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进行产业化,将降低投资利用效率,不利于能源发展全局。科学合理制定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科学统筹并有序推进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培育“风光水电+氢储能”一体化应用新模式,构建电源侧储能、电网储能、需求侧响应协调发展机制,开展跨季节热储能技术与工程示范。同时完善可再生能源补贴退坡制度设计,提升可再生能源补贴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蓝皮书指出,打造新型储能成为未来电力系统的“压舱石”,在“双碳”目标的具体指引下和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过程中,未来我国电力系统中风光等新能源装机的占比将不断提高,并且会逐渐挑起电力供应的“大梁”。从应用看,储能装置可实现在时间维度上“搬运”电能,宛如一个超大号的“充电宝”,在风光等新能源大发时或者用电低谷时及时充电,在风光等新能源出力小或者用电高峰时快速放电,能有效平衡发电和用电“时间差”,还能配合常规火电等参与电力系统调峰调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