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春秋周刊

贾平凹名字的来历

崔鹤同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10月12日   第 11 版)

贾平凹出生在陕西省丹凤县金盆村,他的父亲贾彦春在金盆的南寺小学教书。平凹娘寄住的这户人家姓李,为了纪念儿子出生的顺遂,贾彦春给他取乳名贾李平。在贾家明堂,贾平娃排行老八,人喊他“平娃”,后来单唤一个“平”字。

贾平娃从小爱读书,也喜爱涂鸦。1971年,他19岁时,第一次正式向报社投稿。1972年4月,他被推荐上了西北大学中文系。在半年多的时间里,他写了十几万字的文学作品,竟没有一篇变成铅字的。于是他便四处求教,拜访作家诗人。求教的结果是,回来赶紧学习“充电”,刻苦攻读古典文学,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古文观止》等等,一边不断地写作练笔。1973年8月号《群众艺术》上发表了他和同学冯有源合作的革命故事《一双袜子》。这次他署名贾平凹。不过,《群众艺术》发行量小,很快便被淹没在浩如烟海的众多刊物中。

这年10月的一天,天气转凉,20岁出头的贾平娃,缩着瑟瑟发抖的身子,把两条裤子送到钟楼邮局附近的铺子去缝补。等待的时间,他看着大街上一身腈纶衣裤的红男绿女,又切身感受“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的萧瑟和凄冷,不由得在邮局广场上跑动驱寒。他无意中朝花园旁边的报摊上瞥了一眼,立即,目光就直了,“贾平凹”三个黑体字清清楚楚地映在眼里!他弯腰细瞧,但见那报纸的右上角有一行大字:深深的脚印。他忍不住“啊”了一声,却急忙转过身,捂住了口,稍稍镇静之后,抖抖索索地摸出了几枚小钱,迫不及待地买了这张报纸。当天夜里,他给父亲写了一封信,报告了这一重大喜讯。这篇两千字的散文刊登在《西安晚报》上。这是他第一次在省城发行近百万份的党报上公开发表作品。自此,西安的读者开始注意“贾平凹”的文章,贾平凹也更加努力地读书写稿,文章也越发表越多。

从此,他一直使用“贾平凹”这个名字。陕西方言,“娃”“凹”同音,改“娃”为“凹”,在于他要正视前途的崎岖和不平,一往无前,矢志不渝,踏平坎坷成大道。2008年,贾平凹凭借长篇小说《秦腔》,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2023-10-12 崔鹤同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0814.html 1 贾平凹名字的来历 50,81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