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浙江省作家协会、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办的“2023年两岸文学交流会”在浙闽两地举办。作为近年来中国作协组织的两岸文学交流活动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本次交流会吸引了台湾作家24人、大陆作家22人参与其中。六天交流活动中,两岸作家结伴而行、同道采风交流、共赴一场深入心灵的文学之约。
“我们是编者、作者也是读者,这些多重身份,能够让我们互相倾听和阅读。”
“这一次聚会是两岸作家新冠疫情三年后的首度重聚,更难得的是有这么多重要的作家聚首在一起,我们彼此都带着一种重逢的喜悦。”台湾知名作家杨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副总主笔、台湾“中华文化总会”秘书长,近年他在大陆出版的《一百年漂泊:台湾的故事》被大陆读者所喜爱。经历三年新冠疫情,能够重新和大陆文学界的老友面对面相见,他心生颇多感动,“每一次两岸作家间的交流,都是一次心灵的走近。相信通过我们的笔,一定可以让两岸的人心更好地互相理解,让心灵更加靠近。”他向人民政协报记者表示。
在浙江绍兴市郊的兰渚山麓,两岸作家临水而坐,擎一盏绍兴黄酒,即兴联句作诗。
“看到来自宝岛的文学同行,我感觉非常亲切,这大概因为台湾文学在我们阅读体验中早已成为很熟悉的存在。从余光中、白先勇、席慕蓉,到蒋勋、张大春、杨渡……从台湾作家的文字里,我们读到了细腻的古典韵味。”浙江传媒学院教授鲁引弓分享说。
在浙江省作协副主席叶彤看来,两岸文学本来就具有相同的文化基因,两岸文学的发展也始终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哺育,“这次来的台湾作家,不少是熟悉的朋友,还有些虽未谋面,但早就读过作品,可以说是神交已久。”
“每一次交流都不可复制,我们很珍惜这些遇见。”曾任《台港文学选刊》主编的杨际岚认为此次同行的两岸作家都有着共同的身份,“我们是编者、作者也是读者,这些多重身份,能够让我们互相倾听和阅读,这是很美好的事情。”她说。
“我对台湾文学的了解从陈映真、余光中、白先勇、林清玄、蒋勋等老一代作家开始。”茅盾文学奖得主王旭烽多年前就与台湾文学“结缘”。她作为编剧,曾携越剧《藏书之家》赴台湾演出,这次交流之旅多年后回忆,仍留给她清晰而鲜活的记忆,“桃园机场是这样近,从上海起飞的航班,一会儿工夫就到了。我们参观了台北101大楼,去南投县喝了绿茶,和台湾本地作家有着非常自如的交流。宝岛作家雅致的风范,仿佛从线装书里扑面而来。”在今年的两岸文学交流会上,她特意带来她最新出版的长篇系列小说“茶人四部曲”,作为“对台湾作家代表团的致敬”。
“两岸作家是同一个母亲孕育的儿女,只要一开口,乡音就接上了”。看到参加此次交流活动的多位台湾年轻一代作家面孔,王旭烽认为这是两岸文学交流蓬勃发展的气象,“新的交往必将带来新的触动,希望能读到更多台湾作家的作品,希望两岸作家再相遇时,一定要‘互相拥抱’。”她期冀道。
期待两岸诗人进一步深化友谊并相互激发创造力,一起去“再看见”
在交流会上,来自两岸的作家们还纷纷回顾了过往两岸文学交流的丰硕成果,分享了诸多动人的友情故事,并对未来两岸文学交流与合作提出了多样化的建议。两岸作家共同呼吁在文学出版推广上应该加强联动与合作,为文学读者带来更为丰富的好作品,呼吁通过青年文学写作营、作家驻地写作计划、文创空间合作等方式,让文学进入更多年轻人的生活。文学作品应该像美丽的信鸽穿越海峡,让两岸读者参与到一个共同的、共通的文学场域中,进一步增进两岸读者的心灵契合,让文学之美成为两岸人民共同的生活方式。
1954年,台湾诗人洛夫、张默、痖弦共同发起成立创世纪诗社,并创办《创世纪》诗刊,有力推动了台湾现代主义诗歌运动。“从创立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推动两岸文学交流。”台湾《创世纪》诗刊执行主编姚时晴希望借由诗歌节、创作研讨会等交流活动,两岸诗人可以进一步深化友谊并激发创造力。
“《联合文学》杂志1984年创刊,1987年联合文学出版社成立,同年得到大陆作家沈从文授权,在杂志上做他的专题,并出版其著作。”台湾联合文学出版社总编辑周昭翡介建议台湾的出版机构可以进一步深化这一两岸文学界和出版界的合作模式,“在两岸关系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文学交流与创作不仅仅是个人的创作行为,更是两岸人民心灵交流的重要桥梁。希望通过我们的进一步合作交流,让台湾的读者认识更多的大陆作家,也让大陆的好朋友们多认识我们台湾的新生代作家。”她建议道。
“就在几天前,我还在阅读诸位台湾作家的佳作,用文字构建对宝岛台湾的想象。没想到几天后,我们成了这么好的朋友,也一起探索了这么多的可能性。”中国作协港澳台办副主任蒋好书表示,中国作协也将继续为两岸文学界的交流搭桥设台,“希望台湾作家朋友能用文学之笔书写此次所见所闻,让岛内更多同胞了解真实美好的大陆,也期待未来两岸文学交流更加密切。”
台湾《创世纪》诗杂志成立于1954年,明年将迎来创刊70周年华诞,是目前华人世界里历史最悠久的诗刊之一。从洛夫、痖弦以及张默开始,《创世纪》一路过来都努力致力于两岸的文学交流。杂志执行主编姚时晴成认为,文学交流或文学最终的本质,“还是希望能够借由文学,能够让这个世界或者我们个人,成为一个更美好的人”,她建议两岸在同一个文化脉络之下,也应有各自不同的区域文化语境或者文学关注点,再借由相互交流,去激荡彼此的“再看见”。
台湾《联合报》副刊组副主任、作家宇文正提出,希望两岸文学媒体可以共同制作交流专题。“我相信真正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人心、思想,以及多元视角,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相互阅读、出版,甚至合作做一些专题,我们以此为探索,可以看到文化在两岸之间是如何来回冲击、来回激荡。这样我们才可能有更深刻、更多层面的理解。期待这样的交流可以更加频繁。”他建议说。
6天的同行交流,犹如一场“文化走亲”之旅,参与活动的两岸作家触摸了许多旧雨新知,他们发现了彼此都感兴趣的文化话题很多。以文会友,至真至纯。“俯瞰云端下的灯火,几乎没有渡海之感。两岸并不遥远,一起相约明天。”登上回程的航班,两岸作家不约而同拍下空中的首都国际机场,相约今年还要多见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