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发言摘登

■■■ 徐涛常委:

推动科研创新与模式变革 助力重大慢性病高水平防控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9月01日   第 04 版)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慢性病防控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人均预期寿命达77.93岁,主要健康指标居中高收入国家前列,健康中国行动实施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但与此同时,随着慢性病患者生存期的不断延长,加之人口老龄化,我国慢性病患者基数仍将不断扩大,慢性病仍然是我国人民健康的最大威胁。

中共二十大报告对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作出了战略部署。《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提出到2025年,要有效控制慢性病危险因素,降低患者疾病负担,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逐步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寿命。为此,建议:

一、统筹布局,科学应对重大慢性病发展趋势

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中持续实施生命健康项目与计划,并将重大慢性病科技创新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研究布局;在生命健康领域国家实验室体系、中医药传承创新平台工程、研究型大学、领军科技企业、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等建设中,设置适当数量的重大慢性病研究机构,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推进重大慢性病防治工作,为建立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特色重大慢性病防治体系提供创新引领与技术支撑。

二、系统研究,推动变革重大慢性病医疗模式

重大慢性病在出现临床症状前,会先出现亚健康等过渡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窗口期”。建议通过对“正常个体→高危个体→临床患者”这一动态过程进行系统研究,筛选出遗传和环境风险因素,再通过遗传背景和基因型分析发现高风险人群,提前采取干预措施规避发病风险,达到保护人群健康、有效遏制慢性病流行的目的。

三、坚持创新,充分发挥基础科学引领作用

随着生命组学、大数据等前沿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个体为中心精准医学模式优势越发明显,不断为重大慢性病防治带来新的手段。建议持续优化国家科技计划基础研究支撑体系,在重大慢性病防治领域开展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加强纳米技术、合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的融合发展,为慢性病早诊、早治提供更为科学的决策依据,优化新药研发过程,面向主要重大慢性病,加强颠覆性技术创新,发展基因治疗、免疫治疗、再生修复等关键核心技术并转化应用。同时,推广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技术与设备,促进高质量医疗资源全民共享。

四、固本培元,努力夯实精准医学发展根基

精准医学发展的核心关键是标准化、规范化大规模人群队列建设。我国目前尚缺乏相关设施和计划,在本领域缺乏国际竞争力。建议通过科学的顶层设计、整合优势力量在我国开展百万自然人群队列建设,适时向更大范围人群拓展。通过高质量样本库与信息库的不断挖掘,逐步揭示重大慢性病发生发展分子机制,在早期演进规律与早期防控上取得原创性突破,为实现慢性病防治“三早”目标提供强大支撑,牢牢把握精准医学时代的研发自主权和国际话语权。

2023-09-01 ■■■ 徐涛常委: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8995.html 1 推动科研创新与模式变革 助力重大慢性病高水平防控 48,99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