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在彬县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彬煤公司”)近30年的工作经历,我深深感受到公司发展的艰辛与不易,从上世纪90年代濒临破产的地方小煤矿,到现如今迈进中国能源企业500强的能源化工企业集团,彬煤公司日新月异的发展,离不开何万盈董事长的企业家精神和品格,也正是在他的带领下,彬煤公司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民营企业改革发展之路。
细节处显关怀
1995年是我入职彬煤公司的第一年。一天,我着急返回公司,等车时一辆汽车飞驰而过又突然停了下来,当车里人招呼我一起回公司时,我才惊讶地发现是何万盈董事长。作为新员工,难免有些受宠若惊,言语中他散发出的亲和力以及对员工嘘寒问暖的关心关怀,让我铭记于心,并一直鼓舞和激励着我在公司改革发展的事业中勇毅前行。
2008年我在出差途中意外出车祸,得知消息后,何董事长安排专人根据我的伤情变化几次转院,最终在西京医院进行全面诊治,使我得到了最好的医治和看护。在治疗恢复期间,他又几次前来看望,这种关怀温暖,让我不仅看到了他对于员工的关心和大爱,更体现出他作为企业家始终把员工冷暖放在心上的企业人文观。
决策时看担当
1999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内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煤炭企业产品积压,企业职工工资不能按期发放。彬煤公司年产45万吨的下沟煤矿经过两年开采,暴露出生产技术落后、资源回收率低、顶板事故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等矛盾问题,经营管理工作十分被动。面对如此困境,何董事长凭借对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对能源产业发展趋势的准确研判,对企业改革发展面临矛盾问题的深刻理解,提出了对下沟煤矿进行技术改造的战略决策。在公司生产经营十分困难的背景下,这一决策引发了公司班子成员激烈争论,改造下沟煤矿的技术力量薄弱、投资风险较大、企业负担加重、技改后产品市场环境会不会改善等顾虑不在少数。
面对管理和技术人员的现实顾虑,何董事长坚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技术创新才是改变当前发展困境的唯一出路。关键阶段,他力排众议、果断决策,自2000年开始,带领公司先后与煤科总院北京分院、上海分院、辽宁抚顺分院合作,累计投资4.22亿元对下沟煤矿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把矿井产量从45万吨/年提升到300万吨/年,使矿井机械化程度达到100%,成为陕西省地方煤矿中第一个年产300万吨的大型现代化矿井。事实证明,经过技术改造的下沟煤矿不仅提高了效率、提升了产能,还推动彬煤公司迈进了发展快车道,成为煤炭资源高效开发的示范者和引领者,为彬煤公司加快产业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展中争主动
2002年至2012年是煤炭行业发展的黄金十年,2003年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促进形成若干个亿吨级煤炭骨干企业的重大决策。2007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煤炭产业政策》,从产业布局、市场准入、产业技术和企业组织等方面为煤炭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一系列政策举措,促进了煤炭企业的快速发展。
在何董事长的带领下,彬煤公司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产业政策导向,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构建顺应时代变化、满足市场需求的现代产业体系。公司先后建设了90万吨/年蒋家河煤矿、2×200MW煤矸石发电厂、60万吨/年混凝土生产线、300万吨/年末煤洗选厂,建成运营了60万吨/年甲醇生产线、400万吨/年雅店煤矿等关乎区域经济长远发展的产业项目,取得了内蒙古13.9亿吨的煤炭资源,投资建设10万吨/年乙二胺及甘氨酸项目、20万吨/年己二腈等高端精细化工项目,在青海省昆特依钾矿田大盐滩投资建设30万吨/年硫酸钾,10万吨/年碳酸锂项目,在上海、海南、浙江等地设立了贸易公司,在宝鸡投资建设了莲花温泉酒店公司。形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总部经济,陕西、内蒙古、宁夏为煤炭、电力、煤化工、盐化工经济,上海、浙江、海南为进出口贸易经济,宝鸡为酒店经济的产业布局,开启了产业转型升级新时代。时至今日,彬煤公司已发展成为集煤炭、煤化工、盐化工、商贸物流、电力、建材、金融投资、酒店服务为一体的大型能源化工企业集团。
作为民营企业家,何万盈董事长身上显现出的不仅是他对员工的关心关怀,对能源产业发展趋势的深刻洞悉,更有他发展实体经济,实施产业报国的家国情怀。新时代的彬煤公司,也将继续在何董事长的带领下,沿着彬煤特色民营企业改革发展之路,勇担时代发展新使命,续写产业报国历史新华章。
专栏篆刻:王 丹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篆刻委员会主任
专栏题签:韩必省 民革中央画院副院长,民革天津画院院长
专栏策划:张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