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要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期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再次强调,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必须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的问题。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一些新的特征变化,面临生育率持续走低、老龄化加速演化、劳动人口不断下降等重大现实问题,“少子化、老龄化”将成为新常态。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比2021年减少85万人,自1962年3年困难时期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生育率降至1.3以下,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8亿。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每年新增劳动力超过1500万,接受高等教育人口超过2.4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4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9.6%,“人口红利”正在向“人才红利”转化,发展动力依旧强劲。
面对我国人口发展新的形势任务,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以及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问题,增强发展信心、把握战略主动,锚定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方向,进一步优化人口发展战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人口和人才基础。为此,建议:
一、加快推进高质量生育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一是加强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推动优质妇产科和儿科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不断提升婚孕前保健、产前诊断筛查、产后健康管理和新生儿医疗服务保障质量,开展生殖辅助技术推广计划和生殖健康专项行动,提高不孕不育防治水平,增强优生优育服务能力。二是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明确国家在公共托幼服务中的主体责任,落实好土地、财政、金融、人才等相关优惠政策,积极推动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探索“托幼一体”发展新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开办婴幼儿托育服务机构,多措并举扩大托育供给。三是健全完善生育激励机制,扩大生育保险覆盖范围,将从事自主创业、平台经济等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生育保险的保障范围,探索多种形式的生育津补贴制度,研究制定以家庭为单位的福利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保障妇女合法就业权益,推进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加快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一是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全面落实党的教育工作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顺应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发展需要,高质量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教育理念,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凝心铸魂、立德育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高质量开展各级各类教育,学前教育突出普惠性和公益性,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将高中阶段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加强高校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适度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鼓励高校在不同定位上办出特色、争创一流、走向世界,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三是持续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加快推动教育从上规模、讲数量向强素质、提质量、促公平转变,在注重素质教育的同时,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重视劳动和美育教育,增强体质、陶冶身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要着力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的顽瘴痼疾,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要坚定文化自信,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走出去”、支持“迎进来”,与时俱进、开放发展,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加快推进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道路
一是加快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汲取世界上先期老龄化国家的经验教训,既聚焦老年人口的服务保障,更支持劳动人口的效能发挥,平衡好老年保障与青年发展的关系,推动树立“全龄人群、全生命周期”理念,鼓励每个人及早为老年期做好物资储备、健康积累和精神准备,建设代际和谐的全龄友好型社会,推进营造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二是推动将健康老龄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推进老龄事业与产业协同发展,发展老年人保障体系,完善养老、医疗保障,拓展长期护理保险;完善养老服务,推进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服务融合,加强老年健康支撑,构建“预防、治疗、照护”一体服务模式,深化医养、康养结合。三是大力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推动老年人积极发挥作用、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激发老龄社会活力。加紧研究改革退休制度,合理设定法定退休、提前退休、延迟退休年龄及待遇,统筹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与青年劳动力就业,保持足量人力资源支撑。加快发展银发经济,研究制定老龄产业引导目录、发展规划和标准体系,推进老龄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鼓励开发适老产品和服务,推动养老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农工党中央专职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