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各地应结合实际,学好用好用活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坚持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原则,在发展中把共同富裕和城乡融合结合起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今年5月中旬,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调研组到浙江调研,印象最深的是“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给浙江带来的巨大变化。“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2003年6月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20年来,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擘画和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引领起步,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深化提升,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千万工程”取得的巨大成就可感、可及、可触,展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乡村的生动实践,开启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先行先试的积极探索,构建了促进共同富裕的有力抓手,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各地应结合实际,学好用好用活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坚持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原则,在发展中把共同富裕和城乡融合结合起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要强化规划引领,破解城乡发展规划分割、不落地的难题。浙江坚持城乡一体编制村庄布局规划,对村庄按照功能定位进行科学分类,缩减自然村、拆除空心村、改造城中村、搬迁高山村、保护文化村、培育中心村,形成“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中心村”为骨架的城乡空间布局体系。建议各地结合自身历史文化和乡村实际,鼓励有意愿有条件的村庄,学习浙江编制村庄建设规划的经验,建立“村庄布点规划+村庄规划+村庄设计+农房设计”联动机制,并出台细化标准,让农民看得懂、能对照、可操作。
二是要强化兴业富民,破解产业链条短、龙头企业数量少的难题。浙江全面布局产业发展平台,大力创建省级特色强镇,全面实施“百链千亿”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推进“农业+加工制造”,壮大“中央厨房+预制菜”加工业态,建成82条单条产值超10亿元、总产值2575亿元的农业全产业链,辐射带动478万农民创业就业。建议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形成耕、种、管、收、烘和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经营,推动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三是要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同规同网,破解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最后一公里”问题。浙江坚持城乡基础设施同规同网,农村实现了200人以上自然村(组)全部通等级硬化路,建制村通客车率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集中供水率达到99.9%,农村供电可靠率达99.9%,4G和百兆以上光纤网络实现行政村全覆盖,80%以上近郊村接入燃气管网,构建形成全省域城市半小时送达、城镇1小时、农村3小时送达的冷链配送网络体系。建议各地结合实际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同规同网,改善提升农村物流体系,深入实施“邮政在乡”和“快递进村”工程,助力解决农产品买卖两头难的问题。
四是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同质同标,解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不统一、覆盖面窄的问题。浙江坚持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同质同标,推进城镇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到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农村标准化学校达标率超过98%;深化县域医共体改革,全省1160家乡镇卫生院、200家县级医院组建162家县域医共体;统一城乡养老服务政策,一体推进康养联合体建设,实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县域同标。建议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布局,全面推广城乡教育共同体、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广数字化线上教育、远程医疗,推动教育培训、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服务向乡村延伸,实现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等值。
五是要推进社会治理同向同行,破解矛盾上交、农民办事难的问题。浙江全面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选优配强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村“两委”,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比例提高到98.4%。组建县级治理中心,创新发展新时代的“枫桥经验”,农村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4.4%。应用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迭代升级“浙江乡村大脑+浙农系列”应用,135项涉农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实现了就近办事“最多跑一次”。建议学习浙江基层党建和乡村数字化建设的做法和经验,实施村级班子整固提升行动,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努力实现矛盾和问题就地化、便利化办理,提升乡村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