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教育在线

履委员职 动音乐情 架团结桥

——记京港澳青少年音乐艺术嘉年华背后的故事

本报见习记者 朱英杰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5月10日   第 09 版)

编者按:

5月1日晚,第二届京港澳青少年音乐艺术嘉年华开幕式音乐会在澳门举行。京港澳三地青少年与著名音乐家们同台共同为观众带来了一首首满怀家国情怀的经典音乐作品,包括《中国梦——铸就梦想》《我的中国心》《献给大海——致敬港珠澳大桥》《七子之歌》《东方之珠》《黄河》《红旗颂》等,展现了京港澳的青少年们朝气蓬勃的青春力量、团结友爱的协作精神以及纯真朴素的爱国情怀。活动在澳门反响热烈,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何超琼受邀参加了此次音乐艺术嘉年华开幕会,并通过个人公众号表示,“五一小长假最让我开心的就是在5月1日获邀观看了第二届京港澳青少年音乐艺术嘉年华(澳门)开幕式音乐会。”

本届京港澳青少年音乐艺术嘉年华开幕式音乐会由全国政协委员,大提琴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校长娜木拉担任总监。在这场隆重又温暖的音乐嘉年华背后,有着怎样的初心与坚守?本期本报记者与娜木拉委员一起,向读者讲述京港澳青少年音乐艺术嘉年华背后的故事。

那曾经是个“朴素”又“宏大”的愿望

教育在线:“了解到您作为政协委员、校长、教授、大提琴演奏家,身兼数职,在繁忙的工作中是怎样的初心让您想去做一个联系京港澳青少年的音乐艺术嘉年华活动?”

娜木拉:“1993年,我曾参加亚洲青年交响乐团,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时至今日,我与在那场活动中认识的来自日本、马来西亚、泰国以及我国台湾的好朋友仍然保持着联系,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个活动给我很大启发,我也想搭建一个用音乐交流的平台,让不同成长环境的青年能够有机会借助音乐相逢、相知。”

据了解,此届在澳门地区举办的京港澳青少年音乐艺术嘉年华,招募中曾涉及京、港、澳三地157所学校万余名青少年,是一场“万人关注、千人参与、百人乐团”的音乐盛宴。然而把时间轴拨回10年前,这一切对彼时的娜木拉来说还是不敢想象的。2014年,北京市教委与香港教育局联动,30所香港地区的中学学校有机会到北京进行交流学习,开展“北京音乐文化探索之旅”活动。自此,较为常态化的跨越京港澳三地的青年音乐互动活动逐渐形成。

那时三地的音乐互动还是属于校际的,但娜木拉始终保持每一场活动的高标准和高规格。“做就一定要做高质量的、做公益的。要让孩子们能通过这个活动受益终身。”每次跨地跨校的音乐交流活动结束后,娜木拉总能收到来自各地孩子们的感谢,看着孩子们告别时依依不舍的身影,娜木拉不禁追问,如何把这个在不同地区校际层面的成功交流经验做更高层次的发展。这一切,在娜木拉成为北京市政协委员后得以推动落地。

2020年,作为北京市政协委员的娜木拉,在长时间的实践探索后提交了以“用音乐架起内地与港澳台青少年心灵沟通的‘桥梁’”为主题的提案。2021年,在北京市相关单位的支持下,提案顺利“落地”,由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基金会主办、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承办的首届京港澳青少年音乐艺术嘉年华活动得以成功举办。来自北京、香港、澳门的90余名青少年参与到了这场为期9天的学习交流活动中。

在记者与娜木拉的对话中,她选择用“朴素”和“宏大”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词语形容她组织开展这场跨越京港澳三地音乐艺术嘉年华活动的动力。

这场“宏大”的音乐交流活动已经越来越成规模,越来越有影响力,这的确是娜木拉曾经的憧憬。但这一切的背后,也是她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和一个教育实践者、一位音乐人的“朴素”初心。

挖掘音乐的育人特质

教育在线:“您认为音乐育人会发挥怎样的特殊优势,在对三地青年的音乐感化过程中又将迸发怎样的火花?”

娜木拉:“人类语言的尽头是音乐,音乐是语言的灵魂,当你的语言不能去表达你的感情时,音乐能够让人敞开心扉,音乐中还蕴藏着对意志的修炼和价值观的升华。这一切都会让个体更深刻地沉思,也能拉近与他人间的距离。”

从小在音乐的耳濡目染中,娜木拉体会到了音乐中蕴藏着的人生百味。“每次听到《黄河》这种经典歌曲,我们就一定会感到振奋;听到《献给大海》,就会感觉像在大海的怀抱里,温暖且自由。”

出生在音乐世家的娜木拉,想把音乐的这无限魅力——带给人以真实又生动的体会与表达,借助京港澳青少年音乐嘉年华这样的活动,让成长于不同环境的青少年能共同体悟,建立共鸣。

在娜木拉眼中,音乐能表达人的情感,其本质原因在于音乐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音乐凝结着人的思想,体现着群体共有的价值观念及理想追求,是一种精神意识的升华。“在音乐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讲它的精神,要沿着音乐作品,向青少年讲其背后的故事。”

作为一名深耕一线的音乐教育者,一名大提琴家,娜木拉严格要求学生,也严格要求自己。“音乐还可以修炼心性,是青年成长的营养剂。”

一路前行,她不仅磨炼了高超的技艺,更磨炼出了不惧挑战、乐于协作的品质,这也是她着力开展音乐艺术嘉年华活动背后的价值追求。“通过作曲家和指挥家的讲解,来自三地的孩子们在一起合奏,就是一股绳,就是团结力量最生动的呈现!”

与记者分享嘉年华开幕式的表演现场时,娜木拉的语气欣喜又自豪——“一场跨越京港澳三地的青少年音乐嘉年华活动,能让音乐背后蕴藏的育人特质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用音乐架起团结桥梁

教育在线:“您在京港澳音乐嘉年华的现场,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

娜木拉:“这是一场饱含热情的音乐交流活动,青年孩子们在合奏中感受乐曲背后蕴藏的温情与感动,最重要的是青年们之间收获了友谊,也更深刻地体悟到了团结的意义。”

采访中,娜木拉向记者分享了孩子们在嘉年华开幕式演出后台的一段“随手记”视频——视频中来自三地的孩子们青春活力,脸上都挂着轻松的笑容,正不由自主地伴着前台演奏曲目,共同高声合唱。镜头一转还有来自三地指导教师们忙碌的身影,这一切自然又温暖。

据娜木拉介绍,本届音乐艺术嘉年华期间,举办了多场公开课、专家课、名师讲座、交流音乐会和开幕音乐会等艺术交流活动,同时,还组织参加嘉年华的青少年们参观了历史博物馆、名人故居等。

在澳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青少年们了解了澳门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故事。在冼星海故居青少年们更深刻体会到老一辈艺术家的爱国之情,这对刚结束《保卫黄河》演奏的孩子们来说,是一顿绝佳的精神美食。

谈到为何想要在音乐互动的基础上建立形式类型多样的活动,娜木拉表示:“音乐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感人肺腑的动人故事,希望三地的孩子能够借助音乐以共同体会,形成共鸣,在音乐架起的桥梁之上,彼此欣赏,建立深厚友谊。”

京港澳青少年音乐艺术嘉年华的徽标是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指挥家余隆设计的,由YMF(Youth Music Festival)3个字母组成,其中“Y”有着春芽般的形状。娜木拉说:“三地的孩子们就如同春苗一般,用音乐来灌溉,共同沐浴春风,享受阳光,就一定能长成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

2023-05-10 本报见习记者 朱英杰 ——记京港澳青少年音乐艺术嘉年华背后的故事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3184.html 1 履委员职 动音乐情 架团结桥 43,18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