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教育在线

和谐亲子关系建设,冲突管控是关键

邓尧 陶沙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3月29日   第 11 版)

2020年以来,新型冠状病毒的暴发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对于有中小学生的数亿家庭来说,新冠疫情最突出的影响是家长居家工作和孩子居家学习,朝夕相处。疫情相伴的居家生活,家长和孩子相处时间大增,但亲子冲突也明显增多。进入后疫情时代,中小学生面临重新适应到校学习、再次改变一日生活常规的挑战,亲子关系面临新一轮的调整。科学理解亲子冲突的影响及其调适,对于家庭和谐、学生健康成长尤为关键。

亲子冲突频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受损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儿童学校适应与脑发育”研究团队的近期调研显示,居家生活中,超过70%的小学生和接近60%的初中生因上网课和完成作业与家长产生冲突,进而影响了学生情绪、行为、学习等多方面。初中生家庭因学业产生的亲子冲突比例比小学生略少,但其因学业冲突而导致的负面影响范围更广。高频率冲突家庭占比较高,约20%的初中生每周与父母冲突至少3次或更多。冲突日积月累,带来的影响难以忽视。

亲子冲突显著影响小学生的情绪、行为规范及注意力发展;频率越高,影响越严重。与亲子关系和谐无冲突情况相比,即使亲子冲突平均一周1次,小学生的学习表现也会受影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不持久,出现注意困难的学生比例增加5%;亲子冲突平均每周1-2次,焦虑、紧张、躯体不适等情绪问题的比例增加超过8%;当亲子冲突一周3次以上成为高频冲突家庭时,小学生进一步出现行为问题增多的倾向,发脾气、粗暴、吵架、说谎、偷东西等比例增加30%,接近半数高频冲突家庭的小学生无法及时完成作业。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更加敏感,亲子冲突负面影响辐射范围广。亲子冲突对初中生的影响不仅触及前述小学生中出现的注意、情绪、行为问题,还延伸到同伴交往问题及缺少亲社会行为。与无亲子冲突的家庭对比,每周与父母有1次冲突的初中生注意力困难比例大增超过20%;在每周3次或更多次亲子冲突家庭中,初中生注意力困难、情绪问题、行为不良比例较无冲突家庭分别增多近30%、13%、10%。此外,高频冲突家庭初中学生在同伴交往方面存在困难比例达到20%,而这一问题在无冲突或冲突每周少于一次的初中生中并未出现。另一方面,缺少亲社会行为的初中生比例由无冲突家庭的3.8%增加至25%。

冲突可能升级为体罚,严重危害学生学习和心理健康

调查中67.1%的小学生家长及59.2%的初中生家长表示,发生冲突时曾对孩子进行体罚。体罚与小学生晚睡、过度使用电子产品进行娱乐有关,与初中生注意、情绪、行为问题有关;极端体罚和学生学习时长缩水有关。小学生家长中约40%报告曾对孩子采取“打屁股”的体罚。在有时和经常受到家长体罚的小学生中,90%晚于21:30入睡,39.6%使用电子产品娱乐超过2小时。初中生家长中约30%报告对孩子采取过“打屁股”的体罚,还有约6%的父母报告采取过“扇耳光”或是“用皮带、鞭子抽打孩子”等更极端的体罚行为。一旦有父母任何形式的体罚,初中生发脾气、说谎、注意力下降、情绪问题增多。与从未受过父母体罚的初中生相比,即使父母偶尔体罚,初中生出现注意力及情绪问题的比例分别增加超过20%和15%;当父母经常体罚时,相比偶尔体罚进一步增加超过4%和26%,同时还出现行为问题增加超过9%。在父母采取过“扇耳光”等极端体罚方式的初中生中,接近1/3每天学习时间不足3小时,自觉学习比例下降23.6%。

管控冲突,做支持孩子最优适应的长期主义者

无论疫情中或疫情后,父母在孩子成长路上都极为重要,和谐亲子关系建设是长期课题。疫情间的频繁互动和长时间相处给了父母重新审视亲子关系、发现问题的机会;从疫情居家到常规生活的转变可能带来亲子关系新的适应挑战。有人的地方就有冲突。在现实生活中,亲子冲突不可能完全避免。因此,建立亲子关系良性循环需要及时解决问题,把握有效的冲突管控方法至为关键。

有效管控冲突,首要在于家长调控自身情绪,调整与孩子在学习等问题上的控制型关系。虽然大众传媒常常报道家长辅导孩子作业“抓狂”的新闻,但我们的调研结果表明,家长每周的作业辅导其实有助于中小学生学习和心理行为适应。尤其对初中生而言,当父母每周进行3天及以上的作业辅导时,没有初中生表现出行为不良及情绪较差的情况;而辅导作业每周不足1次家庭的初中生超过10%存在行为不良、情绪较差问题。可见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关键不在于回避作业辅导,而是有效管控冲突。为此,家长自己不要变成冲突的“发起者”和情绪化的“响应者”或“放大器”。父母陪伴孩子学习是建立深厚亲子合作关系的机遇。家长参与孩子学习时更多作为积极的支持者、耐心的同伴,引导孩子找到自己学习的节奏以及学习的方法。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家长及时并耐心地共同探索,给孩子更多鼓励、肯定,接纳孩子因学习面临的困难产生的畏惧、回避、拖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在参与孩子的学习活动时,要避免从满足自己的期望出发,一旦出现自己期望落空的情况就愤怒指责、发泄负面情绪。

其次,与孩子共同探索正确的亲子冲突管控之道,合理满足孩子需求、灵活调整孩子成长目标。亲子冲突一是反映孩子在争取得到自己的需求满足;二是反映家长预期目标与孩子表现之间存在差异,有时候孩子不能持续努力,或者努力了仍无法达到家长期望,“心有余而力不足”。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逐渐发展,与家长在需求、目标上的不合之处逐渐增多。我们的调查观察到,从亲子冲突的频率角度来看,初中阶段存在更多的高频率冲突。已有的科学研究结果显示,冲突刺激我们大脑中情绪脑区杏仁核的活动,而负责理智思考和调控的额叶脑区却受限。这是在冲突中人们倾向于宣泄情绪、难以冷静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的生理基础。成人尚且很难在冲突中稳定情绪与理智行为,处于大脑发育中的中小学生就更难以做到了,故而需要家长引导孩子共同寻找冲突管控之道。对于亲子需求和期望不同引起的冲突,家长可平静、平等地询问孩子对冲突的看法,客观评估孩子自身需求与成长发展目标之间的矛盾点与共性,支持采纳孩子合理的需求,对不合理的需求给予建议或试错的机会。对于孩子由于能力和表现低于家长预期引起的冲突,家长可适当调整孩子的成长目标和自己的预期,坚持小步子、有限目标,脚踏实地步步向前是更好的选择。

第三,做支持孩子更优适应的长期主义者。冲突和管控冲突是人际关系的常态,在亲子关系中也不例外。有效管控亲子冲突,不仅有利于建设良好的亲子关系,更是为孩子将来与人相处做示范。管控冲突不是立刻消除或者处处回避冲突,而是寻找冲突背后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恰当互动的策略,因此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的调研显示,亲子在电子产品娱乐时间长短上存在不同意见。进一步的数据分析表明,引发矛盾的来源有学生的学业压力、父母的惩罚式教养方式以及亲子缺乏对分歧的交流。而这些引起矛盾的来源多数难以短期内改变,是长期积累的结果,需要通过长期的沟通、调整来缓解、改善。为此,家长要做支持孩子更优适应的长期主义者,关注孩子每天的努力和进步,给予孩子安全感和自由感,在平等沟通中落实培养孩子独立人格、良好的心理行为适应能力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作者邓尧系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硕士生;陶沙系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发展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

2023-03-29 邓尧 陶沙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1023.html 1 和谐亲子关系建设,冲突管控是关键 41,02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