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深深地刻在我们每个中华儿女心中的情感印记,对祖先的缅怀和逝去亲人的追思,是我们生命寻根和感恩的重要时刻。清明节期间,父母带着孩子一起扫墓、踏青、郊游,跟孩子分享故事、感恩祖辈、认识生命,不仅能联结亲子感情,还可以链接家族情感,融入亲情共同体。因此,清明节也是故事节、感恩节、教育节,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契机,让家庭成员彼此更加珍惜,懂得感恩,传承美好,珍惜当下,在家庭生命共同体中,拓展自己生命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清明节是故事节。孩子们是最喜欢听故事的,在清明节,大人们跟孩子们回忆逝去亲人的故事,是一件非常亲切自然的事情。父母可以翻开相册,指着珍藏的照片,跟孩子们介绍自己印象中祖辈们的样子,讲讲家族成员生前的感人故事,以及对他们的美好回忆。当然,有些年轻父母,可能也不是很清楚完整的家族图谱,那就要向自己的父母打听,孩子们也参与进来,听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家族里的更年长者们讲讲曾经的故事。这样的画面是温馨的,年长者也需要晚辈们的倾听,来帮助自己回忆过往,很多时候人越多,大家聊得越开心。如果孩子们不停地追问,长辈们当然就更有兴趣了,就会有说不完的故事。故事有可能平淡朴素,但都是真实、感人的,都是难忘、珍贵的回忆。
电影《寻梦环游记》里有句经典台词,“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故事让已逝家族成员的生命不断延续。清明节就是这样的难得的机会和场合,家人们一起聆听家族的故事、生命的故事,孩子们在故事中成长,也在成长中编织着属于自己的、有意义的故事。
清明节也是感恩节。不管家庭条件如何,我们总是不能忘记祖辈们为家族的延续所作出的贡献,所付出的点点滴滴。没有祖辈们的辛勤劳作和付出,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生活。父母在给孩子们提到离世的亲人时,一定要告诉孩子们,他们曾经做出的巨大付出、牺牲以及他们身上的美好品格。尤其是在当年的那些艰苦岁月中,他们是如何含辛茹苦地养儿育女,延续了家族的血脉。正如笔者外婆跟自己经常提到的那些日子,在饥荒的时代,外婆全家都是整天挨饿的,外曾祖母都是要靠捡麦子、挖野菜、吃树叶等,才勉强让一家老小活下去。今天我们要懂得感恩,首先就是不能忘记祖辈们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于家族中“00后”子女来说,尤为必要,要让孩子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并不是理所应当的,都是家庭成员一代一代奋斗积累下来的,他们的付出是不能忘却的。
懂得感恩,才能珍惜当下;懂得感恩,才能奋斗人生。既然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都是由祖辈们打拼创造的,那么现在的每个家庭成员,特别是青年一代,也应该接力奋斗,为下一代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也必须承担起家庭延续兴旺的责任。
清明节还是教育节。这里的教育更多是关乎生命的教育。因为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孩子有时候提出的“人为什么会死”“人什么时候会死”“人死了以后会去哪里”“人死了还能活过来吗”等问题,家长有时候因为对死亡教育的知识不够,担心自己的回答会给孩子误导,常常难以回答。在清明节期间,我们可以结合家庭成员的故事,很自然地跟孩子们描述死亡,比如有人是因为意外,有人是因为疾病,有人是因为终老,人最终都会死亡。但通过分享故事、感恩先辈,我们也要让孩子慢慢理解,我们的自然生命长短不一,是有限的,但是我们的精神生活却可以永恒。引导孩子体悟生死,理解生命,认识到生命通过血脉延续,精神通过故事流传,榜样通过奋斗传承。
同时我们还应教育孩子,祭扫和感念,除了我们的亲人,还不应该忘记我们的先烈。翻开历史记忆的书签,那些曾经在风雨如磐的日子里为了理想、信念,为了民族和国家的美好明天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们,如一座座丰碑永远展现在我们面前。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同样应该感念他们,追思他们的动人故事,感受他们的伟大人格,品味他们的忠贞信仰,树立自己的理想信念。
当然,更好的教育还是示范。在清明节,除了祭祖和思亲,我们成年人也不能忘记在世的长者、长辈们,给他们带点礼物,陪他们聊天喝茶,带他们踏青春游,为他们拍照留念等,这些都是潜移默化的教育,远比给孩子讲大道理更加有效。
今天我们怎么对待上一辈,孩子未来也会怎样对待我们。
感恩也好,生命也罢,都是一种代际传承,每一代人都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承担好自己的责任;同时也要教育好下一代,让家庭更和谐,让家族更兴旺。
[作者系深圳市宝安区政协委员、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