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慈善周刊

在“菠萝的海”,那些创业的年轻人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1月29日   第 10 版)

李春苗、陈春岳正在参与友你安心计划的直播培训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顾 磊

编者按:

乡村振兴大潮下,年轻人返乡创业成为一道风景。在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几个年轻人开始了创业。他们有的曾在大城市打拼,有过电商和外贸经验;有的对家乡魂牵梦萦,最终决定返乡;有的扎根家乡,尝试让菠萝上网。

徐闻是中国最大的菠萝产地,被称为“菠萝的海”,全国每3个菠萝就有1个来自徐闻。当地曾遭遇过惨痛的滞销,近年来市场体系建设逐步加强和完善。在这样一个传统产业架构稳固、产业价值和历史包袱同时存在的县域,年轻人该如何走出新路?

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等公益组织与企业的培训项目有如“及时雨”,帮助“带头人”起步。乡村振兴过程中,社会力量或可进一步探索乡村创业者心理纾解、团队化建设等问题的解决方案。

打拼与返乡

回乡之前,他们都曾在大城市打拼。

徐闻人李春苗大学专业是商务英语,2012年她大学毕业时,作为一线城市的广州机会有很多,于是她一头扎入外贸这个行业里。

那是她最开心和最有成就感的一段时光,李春苗带着公司的展品奔波在各地的展销会之间,每天和很多陌生人接触和交谈,这使得性格开朗的她很容易和别人打成一片。

2018年的徐闻,寒潮缩短了菠萝上市的时间窗口。扎堆上市后,菠萝价格大跌,不少菠萝烂在地里。身在广州的李春苗决定帮助家乡果农,她和伙伴与助农平台合作,1个月卖了40余万件菠萝,最忙时一天超1万件。

2018年9月,菠萝进入淡季,从那时起,李春苗的电商创业也开始有了波折。她做过社区团购、服装与丝巾、纸尿裤、跨境电商等,有盈有亏。

另一位徐闻人陈春岳,2020年大学毕业后本想回乡种植菠萝,却被家人劝阻。陈春岳在广州某政府机关做着农业讲解员的工作,但他的脑海中时常浮现的是家乡连片的菠萝地。

陈春岳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以种植菠萝为主业,家里租种菠萝的土地从数十亩到如今约有1000亩。不管是美味的菠萝炒牛肉还是妈妈生气时用菠萝刺扎他的屁股,这些回忆融进了陈春岳的成长历程,他惦念着菠萝产业。

2022年初,他成功说服家里人接受自己返乡,决心要通过互联网发展菠萝产业,成为“菠萝王”。与此同时,回乡过年的李春苗看到了乡村振兴和返乡创业的政策和新闻,她感觉到这是一个风口。一番犹豫之后,决定回到徐闻,做“三农”相关的电商。

困难与“及时雨”

近年来,徐闻菠萝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传统产业模式还在持续:农户租种农场土地,收果后卖给收购商,收购商再将果品贩卖至全国各地。

风调雨顺的年头,菠萝种植的确发展得很快。2006年开始租地种菠萝的徐闻人邱洪倩回忆,菠萝行情较好时,由于不愁销售,农户拿到收购商预支的订金后会继续寻找合适的土地扩大种植规模,资金回笼也快。

然而,种菠萝和种其他农产品一样,要靠天吃饭。

2015年,霜冻的袭击让果农损失惨重。2016年4月本是菠萝销售的旺季,徐闻菠萝收购价一路暴跌至0.12元/斤,仍然无人问津。2017年,徐闻菠萝产业似乎缓了过来,但在2018年上半年再次滞销。

种菠萝的老果农如陈春岳的父亲,经验非常丰富,靠着对天气和市场的直觉与预判,曾以销售提前的手段避开2017年滞销期。陈春岳非常佩服父亲,但他又觉得人力有时而穷,还是很难与变幻莫测的天气、波谲云诡的市场抗衡。

传统模式的另一个弊端是小农户的利益难以保障。农户把菠萝卖给中间商,但后者会拖欠,由此产生了不少矛盾。菠萝收购还易加剧家庭矛盾,夫妻双方经常为不满意对方卖出的价格而争吵。

陈春岳想通过互联网改变传统模式,但这很难。返乡之后,首先面临环境带来的心理压力,亲友不理解在大城市谋生的他们为何要回来。同样的事李春苗也遭遇不少。她脱离了原来的外贸圈子,因缺少交流而感到孤独;她很勤奋地刷抖音学习技能,在家人眼里成了“玩物丧志”“好吃懒做”,李春苗一度犹豫是否听从家人劝告,犹豫是否去考教师资格证或考公务员。

今年5月,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原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携手伊利安慕希共同发起“友你安心”新农人帮扶计划(简称“友你安心计划”),在徐闻县挖掘、培育50名农村产业带头人,以“线上线下培训+6个月的创业指导孵化”的模式,带动徐闻县域青年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

这仿佛给了摇摆中的“春苗”一场“及时雨”,李春苗报名参加,她要继续创业:“我始终是一个不安分的人。”

起步与“触网”

种植菠萝有风险,为了保障家庭饭碗,“菠萝二代”的“80后”夫妇邱洪倩、何丽丽曾于2011年在当地的曲界市场开了一家服装店。

服装店生意做得不错,高峰期一天销售额达上万元。然而好景不长,随着网购逐渐成为大众主流,实体店服装生意也江河日下。

2015年,滞销打击下,邱洪倩冒出一个想法:让菠萝上网。

他在什么都不懂的情况下靠朋友帮忙开了一家网店。一开始卖得不多,每单只能卖出一两件,他骑着摩托去地里摘菠萝,再寄出去。

就这样到2016年初,网店慢慢做起来了,一天最多能卖近2000件。那时候,镇子上没有第二家做淘宝的。

随着做淘宝的人越来越多,竞争也变得激烈起来。邱洪倩夫妇和各个电商平台合作,为其供货,销量越来越大,最多时一天出货量有9000多件。他们平安渡过了2018年的滞销期,避免了重大亏损,并且牵头成立了合作社,去年又注册了一家农业公司。

近年来徐闻菠萝互联网销售的上升势头与广东省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有关,其中包括品牌打造、销量提升、市场引导、品种改良、农民致富等一揽子目标,而徐闻正是该体系的策源地。

品牌建设加大了徐闻菠萝知名度和美誉度。邱洪倩的印象中,今年3月,“网红到地里直播,新闻大把播放,菠萝销量慢慢上涨。”

探索至今,邱洪倩夫妇觉得,如要做强自己,就要加强互联网运营,这就需要固定客服、运营策划和美工等,要靠团队化运作。他们希望进一步掌握互联网销售的专业技能,回乡的陈春岳和李春苗同样如此。在友你安心计划的培训班里,他们成了同学。

一边培训一边摸索,李春苗把下一步的“三农”创业的突破点选为海鱼。徐闻三面靠海,海鱼产品优质且有成熟的供应链。参加培训和研学后,她的收获是,把原本不足的拍摄技术补了起来,另外了解了抖音平台的获客逻辑。她决定先做,再去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将来搭建自己的团队。

说起菠萝滔滔不绝的陈春岳,一旦面对镜头就十分紧张。为了帮他克服这一弱项,直播培训老师让他在无人房间独对录像的手机解说徐闻菠萝,把自己掌握的知识都说出来,“渐渐地,说出来后,心理负担放下来了。”

他要把抖音卖货先做起来,“上自己的菠萝,有了一定的流量后,我会找到同学,打造一个团队。我刚起步,要去改变、补足,坚持下去。”

徐闻菠萝的主要品种是由下南洋的华侨回乡带来的“巴厘”,每年腊月到次年五月是上市日期。刚上市的菠萝酸甜糅合,清明节前后,菠萝就会沁出浓烈的甘甜。

陈春岳希望,创业道路也将如此。

2022-11-29 顾磊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4531.html 1 在“菠萝的海”,那些创业的年轻人 34,53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