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振国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这既是回望新时代十年来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真实写照和精辟总结,又是立足新征程现实国情、着眼公益慈善事业长远发展向全党全社会发出的新号召新要求,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推进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新起点上,我们要深入学习、认真领悟、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实质,为切实推动我国公益慈善事业新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 一、深刻认识新时代十年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十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注重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实施慈善法,极大推动和保障了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和显著成效。公益慈善力量积极服务乡村振兴,热心帮扶乡村产业发展,助力“三农”人才、乡村文化建设,赋能社会、生态治理,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征途中,彰显了中国公益慈善的影响力、号召力、塑造力。
十年来,公益慈善力量调动起全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助力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助体系,加强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在助推改善民生兜底保障和各项社会福利事业中展现了中国公益慈善的公信力、引导力、感召力。在支持生态环保、促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等方面呈现了中国公益慈善的团结力、聚合力、向心力。同时还支持和助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发展,赋能群众性体育和全民阅读活动开展,各项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机制越来越健全。
十年来,实践表明我国公益慈善事业施策更加精准、领域不断拓展、资源更为集中、成效越发显现,正朝着更加系统化、科学化、专业化、多样化、定制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纵深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前景无限广阔。
■ 二、聚焦二十大“完善分配制度”新部署,促使公益慈善事业更好发挥第三次分配的济贫救困功能。
新征程上,我国公益慈善事业要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要求,推动“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贯彻落实;要深化对“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发挥慈善等第三次分配作用”“优化社会救助和慈善制度”决策部署的深刻领悟和准确把握;要紧紧抓住前所未有的新发展机遇,积极探索公益慈善事业的改革创新和全方位、全过程高质量发展,推进公益慈善事业在实现党的宏伟目标任务的新征程上谱写新篇章。
要聚焦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要找准“引导”“支持”的着力点、突破点向前推进,全面提升公益慈善的公信力、专业性、透明度和精准性、实效性。要把“引导”和“支持”真正做实做细做好,把公益慈善活动目的意义、方式方法、目标要求乃至救助谁、如何济困、捐赠渠道、款物去向、用途明细及效果等,讲明白、说清楚,让每个人都愿意参与、放心捐赠、乐于奉献。
■ 三、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度思考谋划做实公益慈善事业。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征程上,努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益慈善事业推向新的发展阶段,有利于更好地团结各族群众,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
要引领人们理直气壮地“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为更好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逐步缩小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贫富差距甘心情愿贡献力量。
各级各类公益慈善活动都应服从和服务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通过不间断、可持续发展的公益慈善事业,为有效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出力,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此外还要鼓励和充分调动海外华侨华人等一切有志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各界人士参与中国公益慈善的积极性,让所有中华儿女都能通过新时代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平台,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团结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 四、公益慈善事业要为“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建功新伟业。
要进一步调动社会各方面发展公益慈善事业的积极性创造性,把“企业”这个慈善捐赠的主体作用发挥好、引导好,把“社会组织”这个参与第三次分配具有较好条件的力量动员好、利用好,把“个人”这个参与第三次分配的源头活水使用好、调节好、保护好,使公益慈善事业成为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辅助方式,并抓紧建立健全完善相应的机制。
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走在前面的先富的地区、先富的人们,要真心帮助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发展,在协助党和政府“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有更多更大新作为。
必须指出,在组织开展公益慈善事业中,要注重引导各族群众加深对“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理解与认同,更充分认识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实际行动为“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自觉自愿作奉献,不断开辟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奋斗、共赢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现代化建设成果的新境界。
■ 五、营造全社会大力发展新时代公益慈善事业良好的舆论氛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想方设法通过有效形式传递社会正能量,开展公益慈善榜样致敬活动,发挥好公益慈善品牌榜样作用,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真善美的积极传播。
要加强公众公益慈善理念学习教育和公益慈善知识普及推广,完善公益慈善文化环境,营造公益慈善好氛围;要宣传展示公益慈善事迹,组织讲好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公益慈善新故事,激发公众公益慈善热情;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加大慈善法宣传力度,彰显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新优势。
要在实践中进一步与时俱进,改进、优化和重构传统慈善,继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健康的、向上的慈善思想,剔除一些带有历史局限性的糟粕,建立起新时代公益慈善全新的道德支柱、精神大厦。
要强化思想政治引领,要向党的二十大新精神新要求看齐、对标、对表,增强问题意识,强弱项补短板,引导社会公众全面正确看待和理性参与公益慈善、传播公益慈善精神,推动更多人向上向善,厚植公益慈善这块金字招牌的成色底色。
■ 六、把热心公益慈善和立志做“中国好人”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的回信中指出:“‘中国好人’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在平凡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今天,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联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一贯要求,让我感触深刻的是,引导、支持和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并不是单纯地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去捐款捐物,更重要的是要求向我们这个具有无比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中的好榜样学习,做到像习近平总书记号召的那样,“继续发挥好榜样作用,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带动更多身边人向上向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社会的好公民、单位的好员工、家庭的好成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我们每个人,都应把日常的工作生活与公益慈善精神紧密联系起来,坚持信义信用、诚信忠诚,恪守承诺、心存善念,不虚不假、不奸不诈,立志做“中国好人”,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做力所能及的好事实事,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贡献新的光和热。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原驻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