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文敬
11月11日,全国政协围绕“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议题召开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在山东分会场,部分全国和省政协委员,省文旅厅、黄河河务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山东沿黄9市文旅资源富集,拥有世界文化遗产4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6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1处、4A级以上景区100余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3个。生态条件良好、文化底蕴深厚,建设好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具备良好基础。
省政协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多次围绕“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动黄河流域产业转型升级”“更好发挥乡村功能,推动黄河流域乡村振兴”“深入实施生态优先战略 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专题开展调研议政。
省文旅厅二级巡视员王守功介绍,山东将深入挖掘阐发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坚持法制化保护、活态化传承、现代化发展、国际化交流,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搭建黄河流域文化“两创”大平台。
为更好推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参加远程协商会议的委员和部门负责人纷纷献计献策。
山东作为黄河大省、入海地标,必须抢抓机遇、积极推进,加强历史文化遗产和生态保护,打造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齐鲁样板”。省政协委员张法水说,齐鲁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体系中系统持久的文化传承,其突出的根脉价值、精神价值和基础优势,应当在国家公园建设中得到充分体现。
黄河山东段地上悬河形势严峻,下游防洪短板突出。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陈增敬认为,应突出黄河山东段“地上河”等独特景观特色,突出黄河在山东入海的独特方位,集中塑造“黄河入海”山东黄河文旅品牌。
山东黄河河务局副局长崔保卫认为,应该强化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宣传推介,推进实现品牌外溢效应,吸引更多社会主体参与到公园建设中来。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示范段,将建设标准具体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经验。强化政策倾斜、项目资金、基础设施供给,同时积极鼓励沿黄社会资本参与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实现文旅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