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休闲周刊

喝一杯不烫不凉的清茶 读一读汪曾祺(下)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1月11日   第 11 版)

作者:杨静茜

当时昆明的茶馆大多用盖碗茶,有一家新式茶馆用白瓷壶,不仅卖清茶,也卖沱茶、香片、龙井。这家茶馆主要针对大学生,本地人很少去,但还没开多久就关了。或许当时的大学生还是更喜欢融入本地生活,也有可能是当时的老式茶馆对大学生更加宽容友好。当地人的善意,不仅是给大学生借钱赊账少收房租,有一家茶馆甚至对大学生为了逃单把点心碟子扔进翠湖都宽容以待。

在翠湖边有一家茶馆,风景不错,汪曾祺在《翠湖心影》中这样描述:路东伸进湖水,有一个半岛。半岛上有一个两层的楼阁。阁上是个茶馆。茶馆的地势很好,四面有窗,入目都是湖水。

这间茶馆卖的是盖碗茶,同时还卖炒葵花籽、南瓜子、花生米,这些零食都放在白铁敲成的小碟子里,卖家最后数盘子结账。联大的学生喜欢坐在临水靠窗的位置,这可不是单纯为了赏风景,还可以偷偷地扔几个碟子到水里,这样结账的时候就可以少付点钱。

对联大学生的行为,这家茶馆的人员并非毫不知情,但却从未因此在结账时和学生争吵,不知道现在翠湖的水底还有没有西南联大学生扔进去的小方碟。

关于当年泡茶馆的事,汪曾祺写了一首诗:

水厄囊空亦可赊,枯肠三碗嗑葵花。

昆明七载成何事,一束光阴付苦茶。

茶馆对西南联大学生有些什么影响?汪曾祺是这么回答的:第一,茶馆可以养其浩然之气;第二,茶馆出人才,联大学生上茶馆,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读书的;第三,泡茶馆可以接触社会,他的学问就是在茶馆里泡出来的。

茶馆之于西南联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汪曾祺而言,这段经历也极其重要。虽然小时候家里人也喝茶,甚至有一年发大水,他家还曾搬到了一个茶馆的楼上。但他真正养成喝茶习惯并处处留意茶,应该是从西南联大开始的。

“静对古碑临黑女,闲吟绝句比红儿。”汪曾祺在《七载云烟》中提到,昆明的华山西路有一家茶叶店,挂了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米南宫体的小对联。在茶里,汪曾祺似乎发现了生活的另一面。对茶的兴趣一旦点燃,就很难熄灭,在汪曾祺的创作生涯中,他一直在留意各地的茶文化,也留意茶与人的关系。

去北京拜访老舍先生后,汪曾祺写道,老舍先生握手的时候动作很轻、老舍先生总是亲手执壶为客人倒茶。汪曾祺还在《人间至味》中写了一段关于老舍先生喝茶的趣事:

“老舍先生一天也离不开茶。他到莫斯科开会,苏联人知道中国人爱喝茶,倒是特意给他预备了一个热水壶。可是,他刚沏了一杯茶,还没喝几口,一转脸,服务员就给倒了。老舍先生很愤慨地说:他妈的!他不知道中国人喝茶是一天喝到晚的!”

汪曾祺文章写得好,是离不开茶的。他在《无事此静坐》(1989年)一文中提到,他有静坐的习惯,每天早上泡一杯茶,点一支烟,坐在家里的旧沙发里,一坐就是一个多小时。汪曾祺的很多文章,就是在这样喝茶静坐的过程中构思出来的,在汪曾祺看来,这是创作最好的心理状态。

爱做菜的汪曾祺还尝试过用茶煮粥,有一阵子他天天起来煮茶粥喝。他吃过龙井虾仁,觉得还行,但他觉得龙井茶心的巧克力不太好吃。无论是对茶,或对世间万物,他都充满了好奇和爱。

汪曾祺说,他希望他的作品能够得益于世道人心,希望人的感情得到滋润,让人觉得生活是美的,人是美的、有诗意的。

他还说过,如果你很辛苦,就坐下来歇一会,喝一杯不烫不凉的清茶,读一读他写的文章。

2022-11-11 杨静茜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3611.html 1 喝一杯不烫不凉的清茶 读一读汪曾祺(下) 33,61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