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金玉
立冬已过,天气渐凉。顶着寒风走进重庆的一处茶空间——香江会汇天下茶舍,只见茶桌上,烤炉的火苗燃得正旺,黑陶罐内的茶汤正咕噜咕噜作响,弥漫在鼻尖的热腾腾的烤茶香,瞬间驱散了周身凉意。恰如眼前那款围炉煮茶的名字——暖冬。
“每到一个时节,我们都会推出应季的产品,今年打造的就是暖冬系列-云南白族烤茶。”中国茶文化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重庆香江会汇天下运营总监李深介绍,在人们的印象中,云南白族烤茶似乎离自己很远,只有到当地村寨、在正宗的火塘上才能体验。这次,他们则创新性地将其搬上了茶桌、茶席,为它在重庆安了家。
烤茶的器具主要有三样:底座、烤罐、酒精膏。烤罐为李深精心挑选,它的家乡同样来自云南。“剑川县的黑陶原来主做兰花花盆和一些生活器皿,这些年,当地工匠特别研发了茶具,这款烤茶黑陶罐就是专门创新研发的。”李深说,炭的选择,她也做了多方对比。“在潮州,我们围炉煮茶时多用橄榄炭,但生火难度相对较高,且炭火味道较重,不太适宜在室内进行。为此,我们选用了酒精膏,既安全卫生,又干净方便。”
器具简约大方,但丝毫不会消减围炉煮茶的氛围感。将酒精膏点燃、待砂罐煨热后,放入茶叶,要迅速抖动,像炒菜“颠勺”一样偎烤。等两三分钟后,茶叶烤至微黄色,飘逸出清幽的茶香时,冲入开水,瞬即会发出“吡啦吡啦”的声响,这一冲茶之声又响又脆,因而也将烤茶称为“雷响茶”。随即,被冲起来的茶水泡沫会升到罐口,有如绣球花状一般漂亮。
李深介绍,烤茶有清心、明目、利尿的作用,还可消除生茶的寒性。烤茶一般冲水三道,边煨烤边品茗:初饮觉得其味微苦,品则甘香醇厚,最后一道更觉其味甘甜,愈品味道愈美,满齿留香,令人回味不止,此谓“头苦、二甘、三回味”。
起初,李深遵循当地的习惯,主要用滇青烤茶。渐渐地,她尝试的茶品愈来愈多,有绿茶、白茶、红茶、乌龙茶等。“我发现老白茶和绿茶经过烘烤以后,滋味较好,尤其是用碧螺春时,汤感尤为细腻。熟普的味道也很不错,偎烤后它的渥堆味完全消失,反而更加凸显糯香。与之相较,以香气为特色的红茶和乌龙茶则不太适宜,因为烤香会覆盖或冲淡了它们原有的香气和滋味。”李深说。
为了研发这款产品,他们进行了历时半个多月的测评,邀请了几拨客人、朋友来体验,既有资深茶客,也有饮茶萌新,上到“50后”、下到“00后”。
“大家都对这种形式感到新奇,纷纷拿起手机拍照、记录。”李深笑着说,相较于年轻消费者作出较高评分,有些老茶友则喜忧参半。“他们当时尝试的是滇青,味道很像烤出来的苞谷的滋味,和真正冲泡出的滇青的层次感并不相同,对于喝茶相对专业的他们来说,确实会有一些落差感。但他们同样很喜欢这种新形式。况且我又开发了熟普等品类,相信会给他们带来新惊喜。”
现如今,茶舍已根据大家的反馈做了相应调整,产品在10月底正式上线,并配以茶点、水果等,以128元的套餐价格推出。
李深笑着说,没想到,新品上线正好和围炉煮茶的流行热潮撞了个满怀,且当前不少茶馆也推出了围炉煮茶套餐,一些民宿甚至推出了围炉煮茶小院。在李深看来,这种偶然的“默契”,无形中也彰显着某种必然。
“炭火起,茶已香。围炉煮茶,很像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生理性追逐,煮茶的感觉很温暖、很治愈,就像雨天里喝到妈妈熬制的鸡汤一样,是专属冬日的浪漫,传递着简单而自然的幸福。”李深说,与此同时,这种新中式的品饮方式,打破了原有品茶的程式,带给年轻消费者全新的体验。
“在不少年轻人的眼中,传统茶文化有很多‘繁文缛节’,要区分茶类、要了解茶器具,这些‘门道’反而成为‘劝退’他们的门槛。但这种围炉煮茶的形式,既新颖小众,又很有仪式感,且方便易学,反而像是打开了一扇窗,年轻人望进去,就可以看见茶的世界,有的人可能还会顺势推开大门,愿意体验并深入了解下去。”李深说。作为一位传统茶人,同时又是一位年轻茶人,她对这种形式的推广乐见其成。
“我一直希望能够突破创新,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茶空间。围炉煮茶的尝试,是一个美好的开始。它拉近了茶与年轻的距离,让大家喝到了一杯香气和滋味都很浓烈的茶汤,更重要的是,它让大家放慢脚步,一同感受生活的美,享受传统生活美学的无穷魅力。”李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