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宝藏

武则天金简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9月22日   第 12 版)

作者:向祎

河南博物院收藏有一片金简,金简上写明“大周国主武曌”,曌字为武则天自创之字,因此可以明确断定金简属于武则天所有。

金简是古代帝王祭祀封禅所用,武则天为何将金简投至嵩山?她与嵩山又有怎样的渊源?金简发现之后的很长时间里,一直被称作“武则天除罪金简”,那么这件金简真是为了除罪之用吗?武则天认为她自己有什么罪呢?这些疑问推动着世人对武则天金简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金简意外现世

1982年5月21日,河南省登封市唐庄公社王河大队王峪沟农民屈西怀在中岳嵩山太室山峻极峰一带植树造林。收工之后,屈西怀约了同龄的年轻人一起在山上玩放雷石的游戏。当屈西怀用力推开一块巨石时,一件泛着黄色的长方形薄片从石缝中掉了出来,起初,屈西怀以为是当地流行的那种用来包点心的黄纸,可他拿起来在手上一掂,感觉这可不是纸片啊!于是在胳膊上一擦,尘土撒落后,露出了它明晃晃、亮闪闪的真面目,上面隐约还有字迹,在场的十多人争相传看,都不知是什么东西。屈西怀只当是捡了片铜片,就把它带回了家。

当“铜片”被反复擦拭后,光鉴照人,上面的字迹也清晰可见。这件事震动了整个王河大队,村里人纷纷揣测:这有可能是金子,铜会生锈,金子才不会生锈。说不定是件宝贝哩!

屈西怀在山里拾到宝贝的消息不胫而走,引来了文物贩子高价收购开价一路飙升,这对于生活并不富裕的屈西怀来说,绝对是难以抵挡的诱惑。而生于嵩山、长于嵩山的屈西怀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自小就明白一个道理:这土里的东西不是自己家的,是国家的!他不为巨款所动,决定将文物上交给国家。

登封市人民政府十分重视,联合公安、银行、文化等部门共同参与金简的移交工作。因当时文物保管部门不具备保管重要文物的条件,就先将这件金简存放于登封市人民银行的金库内。屈西怀也因保护和捐献文物有功,获得了登封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光荣匾和奖金。

1985年9月,河南省文物局与登封市文化局、文管所协商,经县人民政府同意,将其调拨到河南省博物馆(今河南博物院)收藏。1992年10月,这件文物由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它最初被命名为“武则天除罪金简”,后改名为“武则天金简”。

据史料记载,武则天多次在嵩山举行活动,立石碑、刻摩崖,办会饮……留下了很多文字与遗迹。公元696年的腊月,武则天以中国第一位女性帝王的身份前往嵩山封禅。封禅活动主要是通过封禅山川来昭告天下,通达上苍,以彰显帝王统治的功绩。一代女皇为什么与嵩山的关系如此密切呢?这要从嵩山和嵩山文化说起。

《史记》中载:“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这表明古人视嵩山及其周围地区为天中地心,地位超然。嵩山是中华文明的圣山,夏代的开国之君启就是在嵩山降生的,夏人认为嵩山是他们的祖山。周人认为自己是夏人之后,亦视嵩山为圣山。武则天一直以周人后裔而自居,她亦因此定国号为“大周”。武则天在登上皇位后,效法周武王封禅嵩山,更是为庆祝封禅成功,改年号为“万岁登封元年”,并将嵩阳县改名为登封县,改阳城县为告成县,取“登封告成”之意,以示其封禅大典大功告成。

武则天虽与嵩山渊源至此,但浩如烟海的史籍中却不见关于她在嵩山投置金简的任何记载,如果不是屈西怀的意外发现,历史将继续以沉默的方式藏匿这一段前尘往事。

“除罪金简”欲除何罪?

武则天金简体呈长方形片状,长36.2厘米,宽8厘米,厚约0.1厘米,重223.5克。金简整体素面无纹饰,正面上刻双钩楷书铭文,自右至左竖3行共63字:“上言:大周国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岁庚子七月甲申朔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谨奏。”

简文意为:大周国皇帝武曌信奉道教,羡慕长生,故派小使臣胡超到嵩山天门山投掷金简一枚,祈求三官九府能够对武曌除罪消灾。落款为武周久视元年(700年)七月七日。

金简在发现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因铭文中有“乞三官九府除武盟罪名”字样,而被认为是一通祈求神灵除去罪名的金简,所以最初被命名为“武则天除罪金简”。很多分析认为,武则天夺取了李唐天下,任用酷吏,对自己的子女亦采用了铁腕的政治手段……她晚年可能有负罪之感,所以才有“除罪”的说法。

但根据学界的不断深入研究,这件金简其实不是一通除罪金简,而是一件祈福免灾的金简。

其一,武则天一生并不认为她有错,反而认为自己是大唐的功臣,她在晚年平衡了宫廷内的权力之争,将江山和平归还李唐。

其二,就“罪”字而言,有两重释义:一是罪过,二是疾病痛苦的意思。

其三,金简中出现的“乞三官九府”,是一种道家治病驱邪的传统和祈福方式。

其四,武则天委托的投简人胡超是一位道士。

由此可见,金简上的“罪”指的是武则天晚年时的疾病痛苦,“除罪”更多地指向祈福解厄。

根据史书记载,武则天在久视元年(公元700年)4月至嵩山避暑,同年5月,女皇病倒了,当时道士胡超为她炼丹治病,武则天服了丹药后,病情有所好转,心情大好,又一次于嵩山脚下的石淙河大宴群臣。此次石淙会饮,女武则天解决了长期困扰她的一个问题,即李武两姓的权力之争,在维护本家族利益的私心和稳定国家大局的矛盾中,武则天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她的身体健康也关系着政局的变化。武则天借在石淙河游历山水之际,终于做出了在其身后交还李家的决定,而李氏也答应保武家此后的荣华平安,从而平衡了李武两家的权力争斗。

久视元年5月,武则天服道士胡超所进丹药后虽然“疾小瘳”,但推测当时女皇年事已高,身体并未痊愈,于是在天师道“三会日”的中会日七月七日这天,用道家三官手书的方式,向嵩山投简祈福消灾。

三官手书,是道教祈祷三官神的文书。三官者,天官、地官、水官也。三官九府是道教天、地、水三神及其所配宫府。这是东汉时张道陵首创天师道时即有的一种祛病祈福之法。《三国志·魏书·张鲁传》中裴松之引《典略》中记:请祷之法,书病人姓名,说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

由此可见,这件金简极有可能是武则天通过道教方式向天官、地官、水官三官祈福所用,它是武则天为了解除晚年时的疾病痛苦而做的一件祈福消灾金简。

金简的成分及制作工艺

2008年,河南博物院对武则天金简的成分及制作工艺进行了无损检测和分析,通过对金简不同表征多点测量,发现金简大部分测量位置合金分布均匀,主要元素为金、银,其中金含量为90%,银含量为10%,是一件金银合金。这与目前所见唐代金器大多为金银合金的情况相一致。

由于黄金较白银更为稀少珍贵,加之银的延展性和其与金的互溶性较好,古人会在金中加银,以降低金的用量。但为使成器的成色更好,加入银的比例会有严格控制,色泽会随银含量的减少而加深,呈现出“七青、八黄、九紫、十赤”的不同颜色。

通过对武则天金简的制作工艺进行分析,认为其主要采用了古代金属加工技术中的锤揲、錾刻和砑光技术。

根据观察,金简使用的应是加热经验锤揲工艺。经验锤揲主要是指依照经过设计的造型或图案,完全凭借工匠的经验来完成三维或二维器物造型。工匠通过控制力道来掌握器形的变化和走势,并保持器物各部分的薄厚均匀。

金简正面錾刻双阴线构成文字,文字内、外为素地,錾刻刀口周围边缘呈弧形沿刀口下陷,錾刻方法为直口錾倾斜约45°阴錾而成,由錾点构成文字,入錾口凹凸有序、明暗清晰、字体突出,錾刻线条转角衔接圆滑、连贯,显示出制作工匠丰富的錾刻经验和精细的加工技术。

砑光是金银器完成的最后一道工序。一件加工过的金银器,经过锤揲、錾刻等多道工序,表面杂质氧化层、毛刺等缺陷会影响金银本身的光泽,只有通过玛瑙压子、皮毛、软木炭等工具进行碾压或摩擦,才能将金属的原有光泽展现出来。金简正面布满细小微痕,背面则较正面略少。可见,金简正面的砑光材料或工艺与背面存在差异。

(作者系河南博物院研究部副主任、副研究馆员)

2022-09-22 向祎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1401.html 1 武则天金简 31,40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