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华夏周末

伟岸刚健,空灵秀丽

——宋代绘画及画论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7月23日   第 07 版)

刘万鸣

宋太祖结束五代十国纷争之局面,革新图治、左武右文,宋代经济文化粲然可观。诗文经史,虽不能越汉唐之上,却成一大特色,理学研究亦开新端。宋开国之初,即设立翰林图画院,罗致天下画师,优加禄养,根据每人才能之高低,授以待诏、祗候、艺学、画学正、画学生、供奉。太祖、太宗一统天下,五代时期所有府中珍藏之画,尽归宋廷所有,画界高手亦诏入画院,如周郭忠恕,蜀黄居实、高文进,南唐董羽等。院外者则有长安李成、华原范宽等。

宋代艺事由于其重文学、重哲学内容之特点,绘画自然为文人士大夫视为修养风雅的重要部分,收藏家、鉴赏家、诗人、文学家、画家融为一体,不可分家,如司马光、欧阳修、沈括、黄庭坚等,皆通晓画事。李清照、赵明诚、李公麟、苏轼、文同、王诜、米芾等以诗文养画,艺术风格平淡天真、清新古雅。南宋则有米友仁、扬补之、赵孟坚等。亦循以文养画,故文人画至宋代已至高峰,并为明清文人画之成开山立祖。艺术表现轻形似、重精神,脱离“成教化,助人伦”之功用,为艺术而艺术。真宗、仁宗皆好鉴藏,诸王子亦嗜好画事,至徽宗宣和年间,宫中藏画已至最盛。宋代藏画、鉴画、作画之风为历代之最。绘画也从宫廷进入民间与商业市场,职业画家作品带有明显的商品性质,当时汴梁相国寺庙会即是图画买卖交易场所。绘画的商业化,既丰富了绘画的题材,也促进了画院画家的发展。

宋初、画院多沿袭五代旧制、变动甚小,官秩之名,除翰林待诏、图画院待诏、图画院祗候以外,又翰林应奉、画史、画学生、画学正等职。徽宗时画院大盛越五代,为画史之最,设立画学,分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六科。为奖励书画,将绘画纳入科举制度和学校制度内,命米元章为书、画两学博士,创中国教育史之先例。考试题目多选诗句,可见宋绘画与文学之密切,尤重意境之表现。选拔入门考试如此,画院中平时晋级考试亦以古诗命题,如试以“蝴蝶梦中家万里”一题,画院中战德淳画苏武牧羊假寐,以见万里意,夺魁。由此可见,宋画院所倡绘画之标准,乃取其意思超拔者、文才角出者为上。

除此以外,宋画院另一评画标准,即所画必须承皇帝之旨。画院众,必先呈稿,如徽宗崇尚师承法度极重物理,已成画院之风格。赏画之标准,神、妙、能、逸中,能者为上,其余自然落后。宋代画院,以重物理求法度之风格蔚然大观。画院画师之地位愈来愈高。

宋人对人物画家的推崇依然与唐朝相同,以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吴道子作为学画之典范,尤其是吴道子对宋代宗教人物画影响至深,并形成吴派式样,代表画家首推武宗元。北宋中期人物画在继承中有所发展,即画法上以简略的笔墨为主导,并随禅宗之兴,激扬成风。如文人画家李公麟,以文人情调注入绘画中,成“白描”之魁首,对南宋、元明影响至深。由于宋人以画家的修养作为评画创作的标准,以文学造诣、生活经历、艺术传统的研究和继承视为画家的最高修养,文人作画、评画在宋代普遍,墨戏绘画随之产生,如南宋梁楷开创简笔水墨人物画,一时间世多宗法,影响至深。

宋人重生活、重文学的绘画标准,使画坛出现充满生活气息的风俗画和表现历史故事的人物画,北宋后期已大量出现,至南宋发展愈烈。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阎次平的《牧牛图》等。

我国山水画至宋代,格法始备,群峰竞秀,风格多样。沿袭五代荆关之风,即有关仝、李成、范宽三家崛起,关氏山水得其神韵,李氏山水得其体貌,范氏山水得其骨法。中后期许道宁、翟院深、郭熙、王诜等受李成影响,纪真、黄怀玉、商训等师范氏一派,释巨然、刘道士、江参等师董氏一派。此外以山水有名者,尚有燕文贵,所创“燕家景致”之山水界画等。徽宗时米芾书以积点之法,始创表现江南烟雨迷的米点山水,天真焕发,自成一家。南宋初,王希孟、赵伯驹、赵伯骕笔法细润,色彩奇丽,精巧工整之笔法画青绿山水,树南宋绘画之新格,世称“院体”。宋南渡后,由于地理人文之变化,一变北派崇尚伟岸、刚健之风格,转化为空灵清韵秀丽之风,崇尚水墨趋向唐人王维一派,如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以简约奇拔的笔法及章法,又开山水画一代新风。

花鸟画,至宋实为最盛时代,亦可称宋代绘画之亮点。五代时,徐黄并起,各有千秋,辉煌可与人物画相抗衡。至两宋,绘画文学化在贵族美术中占有重要地位,纯粹审美之风大兴,大变“成教化,助人伦”的绘画功能。除源于宋人纯粹审美之外,统治者的提倡亦尤为重要。其中宋徽宗赵估对宋代花鸟画乃至中国书画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宋初,我国绘画之文学化达到高潮,绘画势力渐渐传入文人之手,成为文人表达闲情逸致的重要方式,绘画风格多趋于幽微简远之情趣。多好水墨写意,草草笔墨,天真朴素,抒情寄兴,状物言志,不求形似,只求意趣,多画梅、兰、竹、菊,以抒发胸中高洁之气,故称戏墨之画,为明清文人画之先声。

宋代画论和唐代画论相比,更加系统和成熟。宋画论之所以发展,主要原因在于绘画多出自文人之手,文人作画多抒情、言志、表达思想,亦善鉴赏、好评论,易形成理论。因此,在当时关于画品、画体、画法等方面的画论著作达40多种。如米芾《海岳画史》、李廌《德隅斋画品》、周密《云烟过眼录》等,是鉴藏之著。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刘道醇《圣朝名画评》《五代名画补遗》、郭若虚《图画见闻志》、邓椿《画继》是关于史传、品评之著。饶自然《绘宗十二忌》、沈括《图画歌》、韩拙《山水纯全集》、郭熙《林泉高致》、郭思《画论》是关于作法之论述。董逌《广川画跋》是关于题跋之著。董羽《画龙辑议》、宋伯仁《梅花喜神谱》、赵孟坚《梅竹谱》则是专门论著及图谱。在宋代画论专著中,影响最大的是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和郭思《林泉高致》,还有一些文学家、画家、书法家,如苏轼、黄庭坚、欧阳修、沈括、米芾、李公麟、李成等阐述的美术思想。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2022-07-23 刘万鸣 ——宋代绘画及画论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8163.html 1 伟岸刚健,空灵秀丽 28,16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