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全国政协“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专题协商会现场报道

营造一个大环境 打造无数小舞台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7月20日   第 02 版)

本报记者 吕 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我们不缺少人才,庞大的人才体量是我们的优势所在;我们不缺少干劲,中国人的勤奋为世界所公认。我们需要做的是,营造一个大环境,打造无数小舞台,释放出千百万人才的巨大创造力。”19日上午,在全国政协“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专题协商会上,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刘忠范首先发言,抛出了如何用好人才的“大话题”。

在他看来,用好用活各类人才,最重要的就是完善和淡化人才评价。“真正的创新沃土是让更多的心动起来想做事,让更多的人安静下来能做事,‘有耐心做’和‘有耐心等’是人才成为‘大才’的关键所在。因此,对于人才来说,最好的评价就是淡化评价,甚至不评价。”

这一观点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张德兴不谋而合:“目前的评价体系的确太过门类繁多,而各种各样的评价非常容易导致科研人员缺乏被信任感。”

“信任是最大的压力,也是释放人才创造力的闸门。应创造一个宽松自由、公平公正的创新环境,让千百万人才个体的创造力汇聚成推动民族复兴的洪流。”刘忠范表示。

如何才能形成这样的学术环境?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科学技术部原副部长、中国科协原党组书记尚勇建议,把职称评定权真正下放到用人主体,清理修改相关文件规定,国家只提出指导原则,不搞统管全国的标准和指标限制,把权限下放到用人主体自行决定,从根源上破除“四唯”。“此外,还应打碎‘官本位’禁锢,把人才从科研管理的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赋予科学家及团队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资金支配权、资源调度权’‘确保每周五天时间用于科研,让人才静心做学问搞科研’等具体要求落地见效。”尚勇说。

“要以举国体制重视人才,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改革现有人才使用和评价机制,打造最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聚全球英才而用之。”刘忠范说。

“我建议在全国构建3-5个先行先试的人才特区。”视频参会的全国政协委员,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施一公提出以人才特区聚天下英才,在人才“引育留用”的关键环节,给予人才特区特殊政策。如,赋予试点单位一定的人才项目评审自主权,采取选人而非项目的方式长期稳定支持一批从事基础研究的优秀科学家;对试点高校给予学位设置、招考模式、培养方式等方面充分的自主权等。

“我代表西湖大学主动向国家请缨,承担人才特区建设的重任。为探索适应中国国情、符合人才发展规律的改革新路,作为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我们有决心和信心担负起这一光荣使命!”施一公说。

2022-07-20 吕巍 全国政协“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专题协商会现场报道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7939.html 1 营造一个大环境 打造无数小舞台 27,93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