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莹莹
4月底以来,北京发生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在大兴区庞各庄镇常各庄村,得知村里要选派两人参加核酸检测培训时,41岁的吴兵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10多年前的一场车祸,让吴兵失去了右小腿。村干部考虑到核酸检测人员需要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连续工作,担心吴兵的身体吃不消,但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回答得十分坚定:“我行,您放心吧!”
按照统一要求,常各庄村核酸检测的时间是早上6:00开始,工作人员要提前1小时到岗,布置好场地、准备核酸检测的物资。
吴兵经营着一家小超市,清晨是他最为忙碌的进货时间,平时早上五六点钟出发。为了不耽误核酸检测工作,他把进货时间提前到凌晨4点,保证自己能够按时到岗工作。超市的日常管理,这段时间也全都委托给了妻子。
轻轻卸下假肢,小心套上防护服……因为右腿残疾,吴兵每天总比其他工作人员更早到达现场,留出“披甲上阵”的时间。紧接着,就是重复地消毒、取棉签、采样、入管,其间双手不能碰触其他物品,他的两臂需要一直悬空架起,直到两个小时后换班,才能脱下被汗水浸湿的防护服,摘下面罩、松一口气。
“这是一项需要全神贯注的工作,丁点儿马虎不得。我不怕吃苦,就想为村里作多点儿贡献。”吴兵的话听上去云淡风轻,可健全人尚且不轻松,他所要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
天气越来越热,核酸检测不能停。防护服里,吴兵戴着假肢的右腿被捂得红肿发炎,很多时候在夜晚疼得难以入睡,但他仍然坚守在一线岗位上,只因“穿上这身防护服就要担起该有的责任”。
这个责任,吴兵并非第一次担在肩上。自2020年以来,为疫情防控他主动申请到卡口当志愿者,哪怕身体不便,仍每天奋斗在抗疫一线,为大家服务。当需要人手在防疫关卡值班时,他第一时间到岗;当村里防疫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紧缺时,他积极寻找口罩酒精、食物蔬菜等物资。
从事抗疫志愿服务的同时,身为村里残疾人专管员的吴兵还悉心照料着60多名身有残障的村民,时常走访探望、安抚负面情绪、帮办各种琐事,甚至每天打电话叮嘱他们按时吃药、吃饭。
“也许是自身有残疾,我更能感同身受,体会残疾人的心情和需求。”吴兵回忆说,失去右小腿时自己正值而立之年,这样的意外犹如晴天霹雳,“做完手术人清醒后,接受不了,很绝望。”
躺在病床上,看着身边年迈的父母,他开始思考往后的人生和身上的责任,“以后的路还很长,就算失去一条腿,我也要走下去,把这个家撑起来。”
康复之后,吴兵戴上假肢,努力生活,积极工作。原本只有高中学历的他,通过自学考试拿到了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的大专文凭。
为了帮助身边更多残疾人朋友,吴兵主动联系残联,关注各种残疾人招聘会。在他看来,一份工作对于残疾人的意义非同一般,这能够让大家真正地融入社会、好好生活。
“最初做残疾人专管员的时候,村里有一位36岁的智力残障者,劳动能力没有问题,也做过挺多工作,但最后都被辞退了。”吴兵告诉记者,了解这一情况后,他积极向残联反应,得到消息后主动联系招聘单位。目前,这位残障者在岗工作已超过两年。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近日,吴兵入选2022年7月“北京榜样”,他表示今后会继续当好志愿者,为村民服务,“哪怕只有一条腿,也要踮起脚尖努力触碰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