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华夏周末

窗外的布谷鸟声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4月16日   第 06 版)

常荣军

■ 精彩阅读:

我索性放下书本、推开茶杯,悄悄地走到阳台,循着声音搜寻布谷鸟的栖身之处,想看看它的身影。经冬不凋、春天更加枝繁叶茂的柏树、松树,遮蔽了布谷鸟。

防控疫情要求尽量减少外出,便使周末有了更多时间安坐书房。光阴易逝,往往一壶茶、一卷书就是半天。近日周末,在稍许有些眼涩时放下书本,寂静的窗外,飘来有时细若游丝,有时婉转起伏的鸟叫声。侧耳细听,是布谷鸟在鸣唱,一会儿是一只布谷鸟的独唱,一会儿是两只布谷鸟的对唱,一会儿是加进其它鸟叫声的混声合唱。听了一会儿,恍然想起,在此之前,如果没有汽车经过、人声喧哗,布谷鸟经常在窗外鸣叫,甚至在夜里、在凌晨。

大都市里,居然听到了持续的布谷鸟叫声。我索性放下书本、推开茶杯,悄悄地走到阳台,循着声音搜寻布谷鸟的栖身之处,想看看它的身影。经冬不凋、春天更加枝繁叶茂的柏树、松树,遮蔽了布谷鸟。搜寻未果,虽然只闻其声未见其影,但又一想,有的事,没有结果未必不好,没有结果还可继续追寻;有时结果不如想象的好,还不如没有结果。

踱回书房坐下,端起茶杯,窗外的布谷鸟声,让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已有些遥远的47年前,回到了当初插队落户当知青的小山村。

那个小山村挂在半山腰,在一块台地和缓坡地相连的地方,仅30余户人家,是一个由汉族、少数民族组成的自然村,当时不叫村,叫某某公社第几大队第几生产队。村里和周边,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可耕地既有水田,也有山坡旱地。水稻、玉米、小麦、荞麦都可种植,有属于生产队集体的林地、茶地和牛群、山羊群,生产队的社员每户都有自留地、梨树、桃树和养殖的猪、鸡,等等。小村内和周边布谷鸟较多,开春时布谷鸟的叫声,有浑厚的、有明亮的、有清丽的,洋洋盈耳。这本应该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即可衣食无虞的地方,结果却非如此。一个全劳动力,一天满勤可挣12个工分,值0.11元。有的年景,整个村有一个月左右的春荒——缺粮,只能以稀代干,以瓜菜代粮。缺少劳动力的社员家,年底分红时,扣除按工分应分得的粮食等款项后,还会“倒挂”。也就是说,忙活一年,除了分到的粮食外,还得倒找生产队钱。这种状况,不仅我们插队时有,之前十几年,基本如此。

杜甫有诗言:“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每年开春,听着山村布谷鸟叫声的俚谣:“布布布咕,快快种谷,耽误农时,饥荒饿肚。”在布谷鸟叫声的催促中,全村上下抓紧开始春播。几千年的农耕社会、农耕经验和农耕文化,却养不好农耕的人。生产力解放不出来,守着土地,守着金山银山,一样难以解决温饱问题。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说,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这是真道理!

思绪由远及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已近三载,面对病毒的升级变异,我国的抗疫更加科学。这一切无不彰显和昭示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新冠肺炎疫情,捆住了我们自由行的脚步。但三年抗疫的经历告诉我们: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中国共产党将这一宗旨深深地镌刻在华夏大地上;有必要的约束和限制的民主,以真正维护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取向的民主,是民主的真谛;“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全社会人人齐心努力,守望相助,共克时艰,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布谷鸟的叫声,是希望的声音。我们全面战胜疫情,为期不会远了。

思绪由远及近,再到眼前,在城市的钢筋水泥森林里,布谷鸟的叫声竟然就在窗前。而且,这不是特例。布谷鸟的叫声,反映的是我们居住地周边环境的改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鸟类之间相忍、相让、相契合。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生态环境更加美好。人们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亲近自然,已然风成于上,俗化于下。

曾几何时,北京冬季持续的重度雾霾,初春遮天蔽日的沙尘暴和无处不在的烦人飞絮。现在,这类人为和自然的灾害,除偶尔出现和大量减少外,多留在了历史的记忆中。春和景明、草木如茵、万千斑斓、玉树银花的四季,逐渐由理想变成了现实。环境改善,久久为功,如针挑土;环境破坏,一日见效,如浪推沙。人如何对待大自然,大自然就如何反馈于人。这是经验,也是教训!

布谷声声里,新春又一年。春天,是希望的季节。海晏河清,全面战胜疫情的日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希望,就在眼前。(作者系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2022-04-16 常荣军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3210.html 1 窗外的布谷鸟声 23,21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