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启杰 通讯员 邹腾
“垃圾分类做得好,就变成了资源。”不久前,家住海口金地路金成绿苑小区的市民蔡先生观看了海口市政协与海口市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的电视栏目《政协监督问效》节目后,感触地说。“在推动垃圾分类上,政协委员提出了许多新思路和好建议,做好垃圾分类,就是保护生态环境,我们一定会坚持下去。”
《政协监督问效》是一档展示海口市政协围绕着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运用视察调研、提案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开展民主监督的电视栏目。
生活垃圾分类是一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大考。海口市作为全国首批46个垃圾分类工作的试点城市之一,2020年8月开始,很多住宅小区内的垃圾集中收集点升级为了智能垃圾收集屋。由于各种原因,垃圾分类不当、混装的现象时有发生,分类不尽人意。
2021年6月,海口市政协组织委员走访各个小区、街道以及环卫公司,对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专题视察,并与各区各职能部门以及环卫企业座谈,查找垃圾分类存在的难点、堵点,为垃圾分类谋良策。
委员们针对垃圾分类存在的“统筹协调联动不够”“分类收运执行不到位”“资金保障不到位”“监督考核机制不完善”以及“宣传氛围还不够浓厚”等问题,提出了务实之策。海口市政协汇集委员们智慧,撰写提交了《“海口市生活垃圾分类执行情况”专题民主监督情况报告》,报告提出的建议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及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海口市先后颁布了《海口市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海口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制定《海口市生活垃圾分类操作指南》《海口市生活垃圾分类考核评分细则》等,加强对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沟通联动,建立了市、区、镇街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体系,推进垃圾分类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我们参考了市政协提出的建议,持续推进垃圾分类收集屋(亭)的标准化建设改造工作。按照分类投放点容器、标识、宣传、公示、配置‘五规范’的标准,做到分类投放设施齐全、布置规范、标识统一。”市园林环卫局表示,截至目前,城区4228个公共机构、企业及居住小区全面实施强制垃圾分类,已全部配备分类垃圾桶,配置比例100%。
“司机按照定车、定时、定点收运厨余垃圾要求,每到一个站点,都要打卡留痕,确保四类垃圾得到有效分类装运。”海口环卫企业京兰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每辆厨余垃圾收运车上都装载有GPS,可以实时查询车的轨迹,确认司机是否定时定点收运。
针对委员提出的加快建设末端分类处理设施,重点推进海口市餐厨垃圾及粪便无害化处理扩建项目的建议,职能部门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目前项目已完成55%的总工程量,计划今年4月投产。
海口市政府还吸纳委员们提出的“建立健全市、区、街镇、社区四级宣传教育组织体系”“建立学校垃圾分类宣传主阵地”“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六进’”等建议,探索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形式,如在万达广场开设垃圾分类宣教体验馆,让居民更加直观、深入地了解生活垃圾分类如何转变成再生资源,让垃圾分类的意识深入人心。
在各方努力下,广大市民自觉开展垃圾分类投放,从“要我分类”变为“我要分类”,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水平进一步提升,有力促进了海南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