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硕
3月28日,回国6个月后,华为公司副董事长、CFO孟晚舟首次公开亮相。 “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她这样形容回国后的感受。“这几个月里,我唯有努力学习才能赶上祖国的变化。”
这次她是作为发布人出席华为2021年度报告发布会,距离她上次参加华为年报发布已过去四年。
作为一家标杆企业,华为身上吸引着无数目光。特别在连续三年遭遇美国多轮制裁后,全世界都在关注华为会不会倒下。
“对华为而言,2021年已经穿过了‘黑障区’。”孟晚舟评价说。
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表示,“倾盆大雨没有浇灭理想的火花,反而激发了我们的奋斗热情与创造力。2021年,我们活了下来,但我们面临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2022年还要继续求生存,谋发展。”
华为表示,面向未来,依然会加大在人才、研发领域的投入,通过“技术强度+人才浓度”保证持续创新能力。
穿越“黑障区”
稳健经营 寻找新增长点
华为2021年年报显示,华为整体经营稳健,实现全球销售收入6368亿元,同比下降28.6%;这也是近十年来华为首次出现年度收入下降。但与此同时,净利润为1137亿元,同比增长75.9%。
孟晚舟在解释收入下降原因时指出,一是过去三年华为在供应链延续性上是持续承压的,尤其在手机、PC业务方面受到影响;二是运营商业务与全球5G建设周期紧密相关,随着中国经过2020年5G建设高峰,2021年建设步伐有所放缓;三是华为和全球企业一样,承受了疫情的压力。
众所周知,自2019年5月美国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以来,华为依赖的全球供应链系统频频受到挑战。此前一直占华为收入一半以上的消费者业务受到极大影响。2021年,收入2434亿元,同比下滑46%。
在消费者业务持续承压下,为了“活下来”,华为近年来一直在寻找新的增长点。
据介绍,2021年,华为助力全球运营商部署5G网络,在运营商业务领域实现销售收入2815亿元。同时,和运营商、合作伙伴一起累计签署了3000多个5G行业应用商用合同。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下,此前占比最小的企业业务成为华为寻求业绩增长的重要方向。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1024亿元。
2021年10月底,华为成立了煤矿、智慧公路、海关和港口、智能光伏和数据中心能源五大军团,与全球700多个城市、267家世界500强企业开展合作,服务与运营伙伴数量增长到6000多家。
以智能光伏领域为例,在大量数字技术加持下,2021年,华为帮助青海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光伏电站。电站占地面积达55平方公里,相当于8000个足球场大小,每年可发电50亿度,大约可供全北京使用半个月。同时,电站还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实现了光伏板上发电、光伏板下放羊,让荒漠变成了绿洲。
华为还致力于打造欧拉、昇思、鸿蒙生态,已有超过800万开发者采用华为开放的平台、开源的软件及丰富的开发工具探索创新商业场景和商业模式。
即使在消费者业务领域,手机已不是全部。
智能穿戴、智慧屏及消费者云服务均实现持续增长。目前,搭载HarmonyOS的华为设备超过2.2亿台,成为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移动终端操作系统。
“虽然我们的规模变小了,但我们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获取能力都在增强,特别是公司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在不断提升。”孟晚舟指出,得益于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提升,2021年华为经营现金流有较大增长,达到597亿元;资产负债率降低到57.8%的水平,整体的财务结构的韧性和弹性都在加强。
1427亿占比22.4%!
研发投入再创历史新高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华为矢志不渝对研发的强力投入。
“一个企业的价值不仅仅反映在财务报表的结果上。”孟晚舟指出,对于华为这样的高科技企业,真正的价值在于其长期在研发领域的投资所沉淀和积累下来的研发能力、研发队伍、研发平台,它们才是公司构建长期持续的竞争力的一个核心。
华为公司基本法中明确规定,每年收入的10%将固定投入到研发领域。
据了解,2013年,华为的研发收入占整个收入规模已达到13.2%。到了2021年,这个数据变为了1427亿元,占全年收入的22.4%,研发投入再创历史新高。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8450亿元。
根据欧盟2021年工业研发投入积分牌的显示,华为的研发投入的排名已经在了全球第二位。
同时,华为的研发不仅投资现在,更是投资未来。华为明确预研费用必须占研发投资的10%-20%以上,意味着每年约有20-30亿美元是作为战略费用,投入到前沿和基础技术研究。
科研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即便在困难时期,华为不断张开双手,吸引全世界优秀人才加入。
年报显示,2021年,华为从事研究与开发的人员约10.7万名,约占公司总人数的54.8%。
过去两年,华为招聘了2.5万应届毕业生,其中有超过300多名是其定义的“天才少年”。且2022年,计划还要招聘1万多应届毕业生。
此前,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指出:公司不能目光短浅,只追求实用主义,那有可能会永远都落在别人后面。我们需要更多的理论突破,要利用全球化的平台来造就自己的成功。
这正是华为人才政策的重要方向。
2021年10月,获得被誉为数学界“诺贝尔奖”—菲尔兹奖的“世界级”数学家拉福格加入华为巴黎研究所。他目前研究的拓扑斯理论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数学命题,但可能作为理论基础为通信、计算、人工智能领域打开新的世界。这样的人才华为还引进了多位。目前已与全球300多所高校、900多家研究机构和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并在欧洲设立了23个研究中心。
华为表示,将始终坚持全球化与本地化战略,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吸引全球最优秀的人才、世界级的人才一起来共同攻克世界级难题。
正如孟晚舟指出的,“华为最大财富是人才储存、思想储存、理论储存、工程储存和方法储存以及我们内部流程管理的高效有序的储存。这些才是我们靓丽年报背后华为真正的价值。”
“更多比特,更少瓦特”
三大重构求生存、谋发展
在交上一份让人欣慰的“答卷”后,华为对自己有着清晰的定位:“我们还处于一个困难时期,我们还要为生存而战,还有很多困难要克服。”
郭平指出,面向未来,华为的问题不是靠节衣缩食能解决的。华为要沿着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方向前进,持续推进三个重构:理论突破、架构重构和软件重塑。
比如,在基础理论方面,华为正不断探索计算与通信的理论本质,突破产业演进瓶颈。
根据目前通信基础理论——香农理论:某段频谱资源内能够传送的数据量是有极限的。过去,运营商的解决方案是通过各种技术向这个极限逼近。但这个方向已面临着天花板。
因此,华为在探索新的方向,比如用语义通信等重构基础理论。
语义通信通俗一点说,就类似特工密码发报,凭借本地语义知识库,发很少的字节,依靠各自分别编解码,传复杂的内容。如游戏中展现一道光的画面,原本需要传输大量信息。但根据语义通信理论,只需在传输端说“需要一道光”,接收端(解码端)就可根据语义知识库,直接将那道光渲染并呈现出来。
再比如,一般而言,联接的密度与计算的精度决定数字经济的强度。但保持其长期活力,需要增加碳减排力度这一新维度。
华为提出了“更多比特,更少瓦特”的理念,未来将在提升数字基础能力的同时,通过理论、材料、算法等突破,兑现2.7倍能效提升的承诺。
“目前我们的三个重构仍然在努力中,但部分理论和架构的突破已经‘沿途下蛋’了。”郭平说。
据他介绍,受部分材料工艺限制,在一些领域华为不得不选择替代方案实现原有功能,但新的突破已经胜过了原有方案。
比如为解决射频单元功放器件短缺问题,华为采用了氮化镓材料来制造功放,使高频信号的放大效率远高于传统半导体材料,降低了20%的能耗。
为解决手机越来越智能,需要大量算力但耗电量高等问题,华为研发团队使用加法神经网络替代传统乘法计算的人工智能网络,使计算功耗下降88%,对应电路面积下降76%。这意味着华为产品在保持功能强大的同时,耗电量更低。
“当然我们还处于一个困难的时期,我们设想的三个重构还没有实现,还在进展过程中。”郭平说,“但困难再大,我们也要坚定不移地加大投入,这样我们才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