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 倪闽景
虽然国家反复强调健康第一的要求,但是青少年自杀率依然不断攀升,近视问题、体质下降等问题依然严重,甚至许多孩子开始得血脂高等病。青少年的健康素养,包含健康观念、健康知识、健康方法、健康管理能力等方面,但最重要的还是健康观念,要让每个孩子意识到“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这是所有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
“健康第一”这个观点,恐怕没有人会反对。但是健康犹如空气,人在正常呼吸的时候是感觉不到空气的存在的,只有没有空气的时候才会觉得重要。学校和家长面对升学率,只要还没有出现健康问题,健康第一就会变成健康第一个忘记。这种悲剧为何反复发生?从目前推进的几项指向学生的健康政策来看,有全国体质监测,也有体育进中考、每所学校配心理教师等措施,但是健康问题没有产生逆转。究其原因是健康牵涉面太广了,健康出问题,没有责任人,导致健康问题和谁都没关系。我们看到过因为高考没有考好,校长被撤职的,却没看见过哪个学校因为学生近视率过高或者学生体质监测不佳被撤职的。孩子一旦出极端情况,学校推家长,家长怪学校。
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需要通过教育整体化重构才能产生效果。从系统化角度考虑,抓住三个关键,有可能在短时间里产生好的效果。
第一个是抓关键行为。青少年健康的归因太多,饮食、睡眠、作业负担等等很难抓,而关键行为就是户外活动。上海眼防所用2年时间开展的一项行动研究表明:户外活动2小时,近视率下降30%。目前上海小学已经每天一节体育课,再加上每天半小时的大课间活动,每周两节体育活动课,如果课间都能让孩子到户外透透气,2小时要求能达到。户外活动多了,孩子心理问题也会减少。从心理调节角度来看,上一节心理辅导课,不如让孩子们自由自在地打一场篮球。上海的近视率2021年下降了1.2个百分点,说明我们推出的那些办法是有用的。
第二是抓关键指标。体育进中考、高考是上海最先实施的,统计表明高一学生体质情况明显有提升,但是高中几年学生体质情况下降明显,出现了体育应试的情况,导致学生不是因为喜欢体育而去运动,考试只会让孩子们更不喜欢体育运动,那我们的导向就是失败的。实际上大多数孩子天生是喜欢运动的,科学也表明,适当的运动是能提高学习效率的。各种指标中,近视率是最能反映学生健康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只要近视率下降了,其他健康问题都会缓解。国家要求从2023年起,以2018年近视率为基数,每年要下降1个百分点,做不到,区域行政官员和校领导要承担责任。这个要求如果真的能够兑现,必将成为青少年健康的转折点。
第三个关键是抓关键人。关键人就是校长。我们中小学与发达国家最大的差距在于体育场地,日本也是人多地少,但是他们的学校运动场地超过学校一半的面积。现在学校生均经费和公用经费大大增加,校长把钱投在健康上,还是投在应试上,有很大的权限。上海有一所普通小学,政府没有多投一分钱,但是学校把过道、墙壁、地下室都开发出了体育运动项目,每个教室都采用了全光谱的新智能照明系统,这就是校长的力量。校长最大的权是课程权和教师权,是真心看齐开足体育课,还是打体育课的主意,把有限的编制配齐配足体育老师,还是体育老师将就一下。校长的力量还在于,能够通过提升每一位教师家庭教育的指导能力,来形成家校共育的氛围。
健康,健代表有力,康代表安好。“双减”为青少年健康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空间,减作业减培训,同时增健康增力量,让我们的孩子们强起来,大家都有责任。
(作者系上海市教委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