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教育在线

关系民办教育发展的声音值得倾听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3月16日   第 10 版)

首届爱莲国际青少年芭蕾舞比赛启动。图为3月14日,中央芭蕾舞团舞蹈学校的学生在发布会上表演芭蕾。(新华社发)

阙明坤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民办教育问题牵动着代表、委员的心,许多代表委员围绕教育公平和质量,纷纷对民办教育发展建言献策,涉及分类管理、政策环境、师资队伍、内涵提升、“双减”问题等各方面。

从关注民办教育的代表委员身份来看,既有具有教育界别优势的民盟、民进、民建等参政党的代表,如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胡卫,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既有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如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又有长期从事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深耕教育一线的教育实践者,如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既有来自民办学校的举办者、管理者,如全国人大代表、云南工商学院执行校长李孝轩,又有来自公办学校的管理者、研究者。代表委员们怀着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为民办教育发声建言。

从有关民办教育提案建议的类别来看,主要聚焦民办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个领域。围绕民办学前教育,不少代表委员呼吁支持普惠幼儿园发展,解决民办幼儿园教职工的“五险一金”。2021年全国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4218万人,针对普惠幼儿园因经费得不到保障、难以为继的问题,政府部门需要建立合理的办园成本分担机制;深入发掘社会幼教资源,釆取免租金、奖补政策、向私立幼儿园购买学位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学前教育事业。围绕民办职业教育,许多代表委员呼吁出台符合当前国情的引导性、激励性政策,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投入职业教育。发展民办职业教育是提技能、保就业、惠民生的重要举措。当前,职业教育投入的主体来自地方财政,职业教育总体经费和生均投入均显不足。职业教育体系最发达的德国,其职业教育经费政府投入占25%-35%,企业投入约占65%-75%。对此,需要科学测算各级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本,健全财政性经费投入政策、学费政策、鼓励政策。围绕民办高等教育问题,一些代表委员建议,建设民办高校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离不开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要进行正面引导,保障民办高校在充足的经费投入下内涵式发展。随着高等教育步入普及化,人民群众的需求日趋多元化,“十四五”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键时期,必须填补民办高等教育这一短板,加快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步伐。

从两会中民办教育政策的基本导向来看,集中体现在政府对民办教育的规范和支持态度。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一开始提出“规范民办教育”,引发广大民办学校的热议,在代表委员和媒体的积极呼吁下,政府工作报告最终吸收了民智,改为“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体现了国家对民办教育事业的政策导向和基本态度一以贯之、一脉相承,让民办教育从业者有了稳定预期和信心勇气。其实,“支持和规范”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相辅相成,这是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精神,延续国家“十四五”规划相关表述,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一方面,“支持”是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前提条件。纵观世界私立教育,非营利性私立学校占据主流,是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我国大多数省份民办教育分类管理5年过渡期已至,面对举办者的非营利性、营利性选择两难困境,要加快完善配套政策,大力支持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依法落实平等待遇,把土地、税费、资金、编制等各项扶持政策真正落地,避免“口惠而实不至”。另一方面,“规范”是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部分民办教育机构出现资本逐利、无序发展、使命漂移等乱象,造成民办学校污名化。对此,部分代表委员建议,要落实“双减”,重点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深入治理高端家政、众筹私教等变异学科培训,实现常态化监管,进一步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引导民办学校公平有序竞争,同时要规范政府部门行为,促进依法治国、依法治教。从专业的视角看,这些建议客观公允,值得倾听。

(作者系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

2022-03-16 阙明坤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1557.html 1 关系民办教育发展的声音值得倾听 21,55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