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教育在线

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已成共识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3月16日   第 10 版)

李浩英

笔者梳理了今年两会中关于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两会议案和提案发现,重视青少年身心健康已经在代表、委员中形成共识。身体健康方面如“青少年近视率”“体质健康”“睡眠保障”“心理健康”等词语高频出现。全国人大代表孙丰源,全国政协委员倪闽景、王宁利等人关于近视率的问题从认识不足、督导不到位、教室照明达标率有待提高、家长缺席等几个方面提出建议。如“将近视率作为“双减”考核指标!青少年近视与否不仅仅是健康问题,更是教育生态问题。倪闽景分析,近视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老师、家长、学生对“健康第一”并未真正理解到位,对近视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王宁利说:我国仍是世界上盲和视觉损伤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孙丰源也表示:“对于身体而言,除了生命,没有什么比失去视力更可怕了。”高度近视可能出现严重的病理性改变,发展成为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去年9月,教育部公布的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学生视力不良和近视率偏高。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则明确提出,强化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实现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比2021年下降0.5到1个百分点。由此可见,重视青少年基础健康已经在代表、委员中形成高度共识。

代表委员们不仅仅关切,还积极建言推动。2022年2月8日发布的《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中就强调教育要践行“健康第一”理念。如何落实“健康第一”理念?全国人大代表杨善竑、李光宇在体育健康的落实上提出了学校要承担的责任:“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强化体育课程与体育锻炼质量的提升。”“让中小学生掌握一两门体育技能,养成体育锻炼的爱好,把运动健身作为终身拥有的好习惯,实现‘一技傍身,受益终生’。”全国政协委员袁直还提出,鼓励学校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

保障健康的另外一个重要举措就是保障充足的睡眠。我国2020年睡眠调查显示,超过84.7%的“00后”每周熬夜超过两次,近七成中小学生存在睡眠问题。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指出:睡眠对促进中小学生大脑发育、骨骼生长、视力保护、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至关重要。全国人大代表许富华建议,将高中生晚10点就寝写入未成年人保护法。

关于心理健康问题,更是引起代表委员们高度关注。从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代表委员们都有明确提出。

全国人大代表刘艳提到,根据上海市心理热线统计数据,情绪、学业、亲子关系问题,占家长以及学生来电的前三位问题。谈及青少年抑郁问题,她认为,一定要注重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营造积极健康成长型的家庭和校园生活环境。全国人大代表马瑞燕建议,“加强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家庭预防,向育龄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调研发现80%以上中、重度学生心理问题根源都在原生家庭。”在解决方案中,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建议,应进一步高度重视青少年抑郁等精神困惑问题,建立教育部、卫健委、团中央等部门联合行动的机制,形成全社会重视青少年精神困惑问题的氛围。同时吴智深委员也建议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全国人大代表邱光和、全国政协委员马珺建议将抑郁症自闭症治疗纳入医保。通过持续加大精神卫生的公共医疗供给,打破市场供需矛盾,降低医疗价格,惠及更多普通家庭。

看到代表、委员们围绕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提出的种种解决方案,作为专业工作者,被两会代表委员们深沉的使命感感染和影响,也倍觉责任重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看似针对全体家长,但最后的落实还是要靠全社会的力量——期待从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这些关键少数做起,大家一起携手推动,构建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教育生态。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2022-03-16 李浩英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1555.html 1 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已成共识 21,55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