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教育在线

大力促进乡村教育整体素质提升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3月16日   第 09 版)

本报记者 贾宁 摄

全国人大代表 秦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加快乡村教育发展步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中央部署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强本固基的教育工程,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政策举措。但总体而言,乡村学校办学条件虽显著改善,但教育教学质量总体依然欠佳。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国家区域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大量乡村学生流向城镇、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就读,为数不少的乡村学校校舍出现了闲置的情况。

为统筹研究解决乡村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乡村教育再上新台阶,特别建议:

首先,继续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

当前,各地普遍面临经济下行、财政支出压力骤增带来的挑战,增加教育投入压力很大。越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是应当逆势增加教育投入,提高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和创新能力,争取未来发展的主动。建议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各地增加教育投入、优先保障和支持乡村教育发展提出明确要求,确保乡村教育投入总量不减。调整乡村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加大对教师队伍、教育教学环节的投入,推动乡村学校提质增效。同时,加强乡村学校公用经费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坚决制约挪用行为,切实发挥公用经费的使用效益。

其次,全面提升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教育教学质量相对较弱,是当前乡村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教师队伍素质不高,专业能力较为欠缺,是制约乡村教育质量提升的最大瓶颈。建议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大力促进乡村教师整体素质提升。一是加强存量乡村教师培训针对性,与乡村教师的发展需求有机衔接,确保能够实现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二是通过交流轮岗、顶岗实习、支教等多种方式,为乡村学校补充一批高素质教师。要创造条件,完善制度,让轮岗、定岗、支教的教师能够发挥作用。三是要从培养环节入手,通过定向培养方式,为乡村学校培养高素质教师(尤其是全科教师)。四是要采取有力措施,推进乡村教师结构调整,果断将一批完全不能胜任教学的教师转岗,并及时补充新教师,让乡村教师流动起来。既要组织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也要让乡村教师有机会到城镇学校工作,打破城乡教师的二元结构,激发乡村教师队伍的活力。

第三,统筹使用好乡村闲置教育资源。

目前,许多省份不同程度存在乡村教育资源闲置。该问题在北方边境地区、农民工大量输入地区尤为突出。建议有关部门组织对乡村闲置教育资源进行排查,摸清底数,搞清楚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尤其要督促省级加强统筹和指导,及时对教育资源布局作出动态调整和优化,发挥教育资源的最大效益。另外,近年来各地实施撤乡并镇,一些乡镇党政机关办公场所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建议各地结合实际,将这部分资源统筹用于乡村学校、乡村教师、乡村学生。

最后,加强乡村教育工作与乡村振兴统筹。

乡村是中国社会的基本单元,无论城镇化、现代化如何推进,乡村的重要地位都不可动摇、乡村的特殊作用都不可替代。乡村如果出现坍塌,必将累及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影响民族复兴大业。对乡村振兴而言,教育至关重要。乡村学校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乡村能够留得住人,进而影响到乡村的产业发展和社会结构。从这个意义上讲,振兴乡村,首先要办好乡村教育。建议在乡村振兴、乡村建设的全局视野下谋划和发展乡村教育,乡村振兴规划、乡村振兴经费安排、乡村振兴工作考核都要同时考虑教育,优先支持教育。要赋予乡村学校更多的功能,让乡村学校融入本乡本土,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高地和重要引擎。

(作者系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

2022-03-16 秦和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1551.html 1 大力促进乡村教育整体素质提升 21,55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