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政协新闻

全国政协委员李卫:

莫让“离散型”材料加工制造业“掉队”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3月16日   第 04 版)

材料加工制造业可以分为“流程型”和“离散型”。离散制造,指材料的生产过程通常被分解为很多加工任务来完成。据2021年国际咨询机构对中国多个行业在数字化领域的投入调研,有报告显示,以冶金材料为代表的离散型材料加工制造业,数字化投入的企业比例仅为9%左右,转型需求和动能仍有待释放。

本报讯(记者 高志民)全国政协委员李卫长期从事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等创新工作,最近,他最忧心的就是:莫让“离散型”材料加工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的长征路上掉队”。

李卫说,“离散型”材料加工制造行业,因产业体量相对小且研发制造环节复杂,导致该类材料的制造模式多为人工重复性劳动,装备数控化率较差,数字化服务和运营的成本居高不下。数字化转型咨询、服务企业以及制造企业本身,都对该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持有观望和犹豫态度,成功案例寥寥。

“数字化转型动能不足背后的隐忧,仍是科技创新的缺乏。”李卫告诉记者,产业数字化,本身就需要强大的IT技术与工程应用相融合,而环节更加复杂多变的“离散型”材料加工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更大力度的资源投入、更有针对性的原创性技术创新才有可能实现。然而,国家和企业的科技力量更重视短期的投入产出比,导致“离散型”材料加工制造行业的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缺乏延续性,数字化转型势能无法有效释放。

鉴于此,在两会期间,李卫建议,加快落地材料研发和数字化技术交叉融合的“国家新材料数据中心”,打造国家级材料应用研发与数字技术的大数据研发和应用平台。加强材料和数字技术结合的重大专项或科研项目的持续性投入,有针对性和前瞻性布局跨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此外,加快构建市场化跨领域集成创新实体,促进原创技术转化和“连点成线”。在稀土、特种钢铁等重要离散制造行业,试点推动建立跨领域、跨行业的“新材料科技创新中心”,构建产学研用交叉融合的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充分利用我国产业链和供应链完整的优势,以市场化运行模式,将数字化产业领域和离散制造行业研发的优势科技资源、灵活的市场创新活力结合起来,最大化地促进“数据”要素在行业的数据平台上发挥赋能作用。

“‘离散型’材料加工制造的数字化转型,是一条需要长期投入且充满不确定性的道路。”李卫提出,持续性扶持“离散型”材料加工制造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路径”探索,国家应给予更宽容的扶持政策和奖励制度,以激励行业内领军企业和优势团队进行自主创新,探索业内可复制、可移植的数字化转型路径。

2022-03-16 高志民 全国政协委员李卫: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1531.html 1 莫让“离散型”材料加工制造业“掉队” 21,53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