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版:聚焦

让创新动力更强劲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3月09日   第 17 版)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模型 本报记者 贾宁 摄

本报记者 孙金诚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技创新”,是今年两会上的热门话题。从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到“委员通道”、再到政府工作报告,“科技创新”都是高频词。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政府工作报告里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正是中国向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迈出的坚实步伐。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如何下好科技“先手棋”,又怎样稳步迈向科技强国?两会上,多个民主党派中央提交提案,从科技规划、产业政策、人才培养等多维度为科技创新出谋划策。

强化规划引领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研究作为高度复杂的专业性工作,需要借助于比较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这就是大科学装置。大科学装置除了产出重大科技成果之外,还有很大的溢出效应,其建设与应用本身就是科技创新的过程,能从多方面推进创新。

近年来,我国大科学装置在推进科技强国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九三学社中央调研发现,我国大科学装置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尚不能有效满足建立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要求,还存在着顶层设计不够完善,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加大,缺乏相应的人才评价标准,关键设备与工艺技术存在“卡脖子”风险等问题。

为此,九三学社中央向全国两会提交提案建议,科学合理布局,促进大科学装置集群发展,形成集聚效应;加大支持力度,保障大科学装置高效运行;系统规划设计,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建立技术联盟,解决关键设备与工艺技术卡脖子风险,同时,参照国际通行模式,鼓励企业参与装置运行及维护。

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是加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平台和抓手,也是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的一种探索。截至2020年,全国各类新型研发机构达2069家,在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作用显著。

调研中,九三学社中央也发现,新型研发机构在培育和发展中面临着功能定位不清晰,建设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相应政策体系支撑,产业创新能力受限等问题和挑战。

九三学社中央建议,进一步明确认定标准与功能定位,提升建设质量,同时,建立不定期评价及根据动态调整相结合的评价机制,提升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质量;完善政策体系,培育新型研发机构产业创新能力。

作为国内科技创新要素最集中、专利技术与发明最富集的地区之一,长三角地区已进入创新驱动转型的新发展阶段,但在加快地区间科技创新一体化方面,仍存在区域协同效应弱,同质化竞争严重,共建共担共享共进机制尚未建立等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对此,民进中央建议,围绕体制建设,在组织构架上实现一体化;围绕机制完善,在合作共享上实现一体化;围绕重大项目,在联合攻关上实现一体化。

以市场为导向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一个关键环节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可以说,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水平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体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既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加强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

十八大以来,围绕科技成果转化,我国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出台系列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强,科研经费投入不断增加,高校、科研院所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激增。

由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有效服务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体系和配套措施已经逐步完善,但中介服务机构作用发挥不明显,全链条、全生态、全周期服务的能力还比较欠缺,缺乏专业的中介机构和成熟的技术经纪人队伍,科技成果作为“无形资产”评估难、定价难、处置难依旧存在。

民建中央呼吁,进一步培养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服务体系,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信息的共享流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升,并建议建立多层次中介服务体系,按照市场需求拓展服务类型,创新服务形式;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法规协调机制,形成推动合力;建立可高度信赖的国家级的科技成果转化供需信息化交流平台。

创新型中小企业是科技成果从技术开发向商品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的重要平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创新型中小企业的领头羊。最近一段时间,国家相关政策和发展规划相继公布,推动要素资源向优质中小企业集聚,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取得了明显成效。

农工党中央在调研中发现此项工作尚存在资本服务机构盲目跟风,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行拔苗助长式上市;制造业更新换代,“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研发设备和人才储备捉襟见肘等问题。

据此,农工党中央建议,规范“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服务机构,同时,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完善相关企业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安全、高效、便捷的外部营商环境。

台盟中央则建议,完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搭建面向中小企业的跨部门政策信息互联网发布平台,及时汇集涉及中小企业的各类政策和政府服务信息,实现企业政策信息一站式服务。鼓励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等采用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手段,开发具备“可验证、防篡改、信息全”的电子凭证,为企业实现信用、信息等向上下游转移共享提供安全便捷的平台渠道。

重视人才培养与成长

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强国兴国的重要支撑,而要想抓住“科技创新”总体发展的“牛鼻子”,则应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从全球视野去推动人才培养,筑牢科技发展与创新的人才库。

在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我国在科技人才培养方面还面临一些挑战,其中一个就是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够,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与使用相脱节等问题,特别是缺乏高水平的研究型工程技术人才队伍,创新能力仍然不足,创新理论与先进技术鸿沟明显。

“复杂工程问题缺乏创新理论来支撑解决,亟须强大的具有较高研究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队伍建立二者之间的桥梁。”九三学社中央建议,明确研究型工程技术人才队伍的考核标准与发展路径,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型工程技术人才队伍的前进方向与发展路径;进一步健全评价体系,破除“四唯”,一方面在学术界保障工程人员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鼓励广大科研人员投身工程实践;完善科研机构与科技领军企业的合作机制,探索合作举办技术研究院和专项研发中心,推动科研机构与科技领军企业合作共建大科学工程团队。

民建中央则建议,加快创业投资人才培养,建设创新汇集地。统一小散行业协会,致力于中小企业创新和创业发展,提高整个创投行业的专业化程度和效率,为科技企业提供关键支撑,同时加强行业内的自律和规范。结合实际,重点关注创业投资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创业投资团队的建设,建立起大学、高新技术产业区和创业投资机构三者之间的联系,形成资源互补、人才和资本有效聚集的效应。

农工党中央建议,强化高校与企业深度合作,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研发设备和人才储备提供政策保障。设立专项基金,鼓励企业技术人员到高校科研院所参与系统培训,以及科研人员深入企业进行技术指导,从知识成果转让的“授人以鱼”到共同培养组建研发队伍的“授人以渔”服务转型升级;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纳入各地高端人才奖励计划,在薪酬、住房、配偶工作、子女教育等方面制定专项扶持政策。

2022-03-09 孙金诚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1028.html 1 让创新动力更强劲 21,02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