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顾意亮
在2022年上海两会上,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作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年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新增“专精特新”企业500家。
上海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官方数据显示,上海拥有“专精特新”企业300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62家。
“新增‘专精特新’企业500家”,底气何在?龚正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如是言:落实对中小微企业的税收、金融等支持政策,深入推动“政会银企”四方合作破解融资难,启动建设首批中小企业创新园……
“落实税收、金融等支持政策,这个点打得准!”在上海市政协委员虞钢看来,“专精特新”中的一众“独角兽”“小巨人”,回溯其成长过程,往往是一路默默无闻。“在人才、土地、财税、投资等方面往往还不太受关注,得到政府、投资机构、银行等资源部门支持和扶持力度还不够,很多中小企业每每是独自打拼、小心摸索。”
虞钢认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需要政府、社会各方面赋能支持,创业孵化平台是其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有力支撑。“在实施新增5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计划时,要将培育创业孵化平台企业一并考虑进去,将其列入与高新技术企业、‘小巨人’企业同等政策奖励对象。并引导全市产业基金、创投基金加大对创业孵化平台资金扶持,同时建立适当容错机制,缓解中小企业及孵化平台短期资金压力。”
“展望‘新增500家’的气魄让人振奋,掂量‘已有的3000余家’的家底有待进一步重视。”市政协委员骆山鹰认为,对于已经取得“专精特新”特别是市级“专精特新”资质的企业,更要采取进一步支持发展政策和指明后续路径。
“如提供市级‘专精特新’企业的信贷额度和合适的债券品种、向大型企业推荐市级‘专精特新’企业的产品和技术、提高政府采购中‘专精特新’企业的比重等等。”骆山鹰提出,相关部门要大胆尝试,将上海市市级“专精特新”企业打造成为上海科创板的重要后备力量和生力军。
记者注意到,在今年的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要“推进民营经济标准创新”,将重视民营科技创新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去年9月,上海市工商联、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正式组建成立了上海市民营经济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旨在有效整合职能优势,形成工作合力,并提出了培育重点领域“上海标准”,主动服务上海发展大局,以标准化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措施。
“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迫切需要民营经济以更大力度推动高水平标准创新。”在2021民营经济标准创新大会上,龚正如是说。
这是上海对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回答。在未来,我们要依靠科技创新、依靠技术提升经济质量,实现经济实力的再超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将会发挥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对此,申城的“独角兽”“小巨人”们很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