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原 李宁馨)日前,中共天津市委主要领导在民革天津市委会报送的《关于建设“近代中国文化名城”的调研报告》上作出批示,要求结合天津城市规划建设、文旅事业建设、红色经典名胜保护建设、历史文化名胜建设保护工作,统筹谋划“近代中国文化名城”推进工作。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标志,是推动天津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资源和不竭动力。”民革天津市委会主委齐成喜告诉记者,民革天津市委会组织专家成立了专题调研组,对天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形成了近万字的调研报告,以充分调研数据和理由提出,天津有基础、有需求、有机遇、有担当建设成为“近代中国文化名城”。
调研组提出,天津具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红色文化”基因,具有产生多项中国工业第一的“现代化工业和科技文化”,具有京韵大鼓、相声等曲艺和杨柳青年画、泥人张等“人民文化”土壤,具有历史悠久运河、海河漕运和港口“现代商贸文化”氛围,具有融会贯通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东西方融合文化”基础。梁启超、李叔同、曹禺、骆玉笙、冯骥才、冯巩等文化艺术大家,创作了大批人民喜欢的、讴歌祖国繁荣昌盛、民族复兴的艺术作品,天津文化底蕴丰厚,在建设近代中国文化名城方面有着坚实的文化基础。
“近代中国文化名城”是在充分挖掘近代中国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形成近代中国文化观赏、体验、消费和实践的全国乃至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天津具有良好的建设“近代中国文化名城”的基础。调研组认为,通过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把空置的楼宇装进文化的内容,形成展示近代中国文化和先进文化的文旅老街区或者文化不夜城,一定能够使天津成为文化艺术爱好者和旅游者的目的地,使文旅产业和文化消费产业成为天津的支柱产业。当前,京津区域文化交流合作不断取得进展,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举办了京津冀文化旅游发展论坛、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等活动。天津应推动京津双城文化发展实现一体化谋划、联动式合作、协同性发展,引导文化要素有序流动,促进京津文化交流合作和区域认同感,当好文化协同发展先行者。
齐成喜说,调研组专家通过认真论证,提出2025年建设目标和任务,即天津通过建设近代文化展示之城、文化艺术品交易之城、文化活动举办之城、文化艺术品金融创新和文化产业发展之城、文化产品创新和文化人才培养之城,建成国内知名的“近代中国文化名城”,到2030年建成有世界影响力的近代中国文化名城,成为在世界有影响力的先进文化大都市。
针对这些目标和任务,调研组提出成立“近代中国文化名城”工作专班、制定实施方案和政策措施等具体建议,认为整合国家和天津市的资源共同推进“近代中国文化名城”的建设,可以使文化真正成为推动天津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