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教育在线

澄清三个误区,推进劳动教育深入开展

《 人民政协报 》 ( 2021年12月15日   第 10 版)

作者:张纪元

在中小学深入开展劳动教育,一方面需要教育研究者、管理者认真研读政策文件,了解当下的政策文件精神,了解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内涵和意义。另一方面,还需要我们了解当下,着眼未来。远观10年、20年后,中小学学生将面对的现实世界,需要怎样的素养能力。只有这样,中小学劳动教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做到深入开展和扎实推进;也只有这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才能更好地实现,理想才能更好地照进现实。

劳动教育从服务对象层面划分,主要是服务自我、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从劳动目标上认识,主要是着眼于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知识和劳动能力、劳动态度、劳动品质的培养。而对于劳动内容,可以是科技+学工、科技+学农、科技+学商等。纵观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我们会发现,在劳动观念、劳动素养的培养上还存在认识和行为上的误区,澄清这些认识和行为误区,有助于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深入开展。

把“种植活动”当作“劳动教育”全部。导致这种认识误差是由于对劳动教育认识狭隘所致。有教育设计的种植活动是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校内外的种植活动,在中小学很常见。有的学校处于城郊,有着天然的优势,校园面积大,学生少,周边有很多可以随手就用的农业教育资源。而有的城区学校挖空心思,费尽心力,为学生在有限的空间,废弃原有的绿化场地,开辟新的校园种植场域,这样的校园种植,显然就会得不偿失,就会出现投入大于产出。显然,这是对于劳动教育认识出现偏差所致,认为只有种植活动才是劳动教育,种植活动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全部。劳动教育需要教学生从自我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教会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人的事情帮着做,集体的事情共同完成。由近到远,由小到大。学校劳动教育需要系统设计,综合实施,可以以点带面,也可全面推进,依校而定。

把“劳动教育内容”当作“劳动教育目标”。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学校的领导、教师对于劳动教育没有厘清其教育价值,对于劳动教育目标认识不清所致,而又囿于要执行和完成劳动教育教学任务,只好仓促上阵,开展大量的劳动教育活动,把劳动教育内容当作劳动教育目标。劳动教育内容是达成劳动教育目标的载体,劳动教育目标的实现是为育人服务。劳动教育目标具有唯一性,而劳动教育内容具有丰富性。如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正确的劳动观念,我们可以让学生按时起床、收拾自己的床铺,自己背书包上下学等等,再者,可以让学生学会采购、日常餐食制作等等。前者是劳动教育目标,后者是劳动教育内容。

把“劳动教育常规活动”当作“劳动教育研究成果”。出现这种认识偏差,主要是源于学校对于劳动教育重要性认识存在弱化,对于如何开展研究,在技术和方法上存在不足。学校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以各种劳动教育活动为载体,才能实现其育人目标。按照场域划分,劳动教育活动可以分为校内劳动、校外劳动、家务劳动。而劳动教育研究是针对学校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所亟待解决的问题或困惑等而开展的研究,其研究成果一方面是解决学校发展中的自身需要,另一方面其研究成果还应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对其他学校能够有所借鉴和思考。比如“了解职业世界”是“劳动教育常规活动”,而职业生涯教育的有效实施路径则是“劳动教育研究”,二者的出发点相同,均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仅仅是工作重点不同。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行业发展会出现新的崛起和旧的衰落。按照行业发展划分,可以分为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主要是流通和服务部门)。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简单重复性劳动将会被机器所代替,而创造性工作将会成为社会追逐的时尚。想象一下,10年、20年后,社会将会发展成什么样?中小学劳动教育如何设计与开展才会具有实用性、前瞻性?学校教育是为了学生步入社会提前做好准备。所以,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应在服务好自我,服务好他人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周边社区教育资源,为学生在三大行业中,提供相应的职业体验,在职业体验中,增强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在职业体验中,才会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提升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为步入社会,服务社会做好相应的准备。

(作者系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2021-12-15 张纪元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6668.html 1 澄清三个误区,推进劳动教育深入开展 16,66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