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金玉
近日,由中国茶叶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联合举办的2021年国际茶叶大会暨第三届国际茶学院所长会议在杭州闭幕。这场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云集了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18个国家涉茶高校、科研院所近千位专家学者参加,科研成果的分享、碰撞,更是吸引了众多网友关注,截至活动结束当天,视频已累计31万次观看。
这场含金量高的科技会议,让人们共享国际茶人在遗传变异、基因组学解析、水溶性化学污染、线性聚合物、茶多酚化学等专业领域的科研成果,同时也为普通的爱茶人释放了一个信号:原来,国外茶科研,在做这些事。
聚焦生产
育种、土壤、化肥是会议上的高频热词,多个茶叶生产国都将重点放在了种植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上。
“印度是全球第二大产茶国,茶叶在印度拥有悠久的历史,拥有大吉岭红茶、阿萨姆红茶等独具特色的茶叶品类,同时,茶叶也是很多印度人的重要收入来源。据统计,目前印度有超过350万人在茶行业工作,且大部分是女性。正因如此,提升种植生产效率、促进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研究的一大重点。”印度Tocklai茶叶研究所所长A.K. Barooah博士介绍,成立于1911年的研究所,研究目标始终与可持续发展相呼应。“气候变化监测、病虫害管理、栽培品种培育、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产品质量提升等都是我们的研究范畴。研究也是环环相扣,气候变化会引发新的病虫害,栽培品种会提高产品质量等。2014年,我们发布研究的新品种,就能更好地耐旱、应对病虫害等,并得到了科学转化和应用。”
在会议现场,坦桑尼亚茶叶研究所执行理事Emmanuel Simbua博士展示了两张室内外的对比照:一张是该国专家实地采集土壤样本,一张是该国打造的土壤和树苗分析实验室。这是当地科研工作者最熟悉的两个场景,在茶园与实验室“两点一线”的穿梭,是他们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从1902年茶叶引入坦桑尼亚以来,我们对于育种、灌溉等种植生产领域的研究便没有停过。我国非常重视茶叶的生产和研究,坦桑尼亚茶叶研究所也是由政府出资运行的。”Emmanuel Simbua说。
当前,坦桑尼亚茶叶种植面积为2.2万亩,分为小农户和大庄园两种模式,种植面积各占1/2。“我们一直在致力于和种植户合作,将创新研究成果转化到实际应用中,打造最优最高效的生产技术,提升产量、提高效率,促进茶产业的可持续化发展。”Emmanuel Simbua介绍:“预计到2030年,坦桑尼亚茶叶种植面积将达到4万亩,本土市场需求量将从2021年的20%提高到40%。”
聚焦文化
亭子、亭子、亭子……在会议现场,静冈大学讲师吉野赤子用一张张黑白图片、彩色照片将人们的记忆拉回到100多年前。在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一座座日式风格的亭子、茶屋在各国的世博会上拔地而起,日本政府通过场景式的视觉打造和设计,将日本茶艺、茶道推向国际市场,让日本茶产品走出国门。
“对历届世博会与日本茶的研究,让我们愈发意识到,茶艺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十分独特的角色,研究成果也能更好地指导当下茶艺和茶经济的发展。”吉野赤子说。茶艺的展示,打的是一张特殊形象牌。当时,中国茶很受欢迎,为了在市场上更好地区分日本茶和中国茶,日本将宣传的侧重点放在了茶艺上。茶艺这种体验感强、视觉效果突出的文化符号,逐渐深入人心,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
189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办的世博会现场,日本打造了一座亭子,命名为“凤凰宫殿”。在亭子内,不仅有按时代顺序展示的日本茶艺工具,还能体验到正宗的日本茶道;在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的亭子内,身着和服、展示茶艺的日本女子则成为另一道风景,她们靓丽的身影还登上了美国报纸,为日本茶叶做了很好的宣传。
“当时,日本茶叶协会还打印了很多小册子分享给观众,营造出茶叶是奢侈品的理念,茶叶只有在很隆重的场合才能享用,这种和高档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的宣传,对建立日本茶形象很有帮助。”吉野赤子说,到了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日本政府又打造了传统茶屋,这种被称为“吃茶的店”的具象形式,触及了更多受众,在茶屋内,工作人员表演茶艺,并为消费者提供传统抹茶产品和冰激凌等新式产品,让很多外国消费者燃起了对东方风味的向往之情。
除此之外,专家学者又为日本茶艺进行文化加码、撰写相关书籍,介绍茶艺的历史、知识,还将禅宗、道教以及人生哲学的思考涵盖进来。“日本茶艺,已成为展示日本文化、文明、精神的重要方式。”吉野赤子说。
聚焦交流
“茶的健康功效、茶旅游等,都是我们的研究主题。近些年来,我们还推出了生物质谱仪项目,推出了多样化的茶叶衍生品项目,有些衍生品已经完成申请,有些还在研究中。”斯里兰卡茶叶研究所所长Saman Hettiarachchi博士强调,在斯里兰卡,研究不是单枪匹马式的,而是要积极与海外研究机构互动交流,这些年来,我们已和许多国家在先进的科研领域达成合作。“我们的研究院也始终敞开怀抱,欢迎与各个机构合作共赢。”
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UlrichH. Engelhardt教授作报告分享时介绍:“在早期研究中,德国的茶研究只有红茶一个板块,对于绿茶等并不是很感兴趣。现在,随着全球贸易化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在德国,已有白茶、黑茶、乌龙茶等多个品类。我们的研究范畴和关注点也在不断拓展,这对于本国科研水平的提升和开阔视野,都很有帮助。”
作为活动主办方,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江用文表示,此次会议是国际茶业同行分享最新科技成果、共襄未来茶业科技发展大计的一次盛会。“中国茶叶学会作为国家一级社会团体,肩负着开展科技交流、茶文化传播、促进茶学科进步等使命,也一直在致力于提升学术引领力、文化传播力、国际影响力。目前,我们已经与2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与联系,建立了5个海外会员联络点。今年举办的这次会议,还专门设立了陆羽奖,奖励在茶叶科技创新作出突出贡献的国际茶叶科技工作者。”江用文说,“我们希望为国际茶叶科技工作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秉持开放、信任、合作、共赢的原则,吸引更多同行来合作分享成果、分享观点、相互碰撞,找到进一步深化合作的伙伴。这次会议上,知名专家受邀作大会报告和分会场报告,希望与会代表积极互动交流,增进了解、推动合作,为促进实现世界茶业科技进步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