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生态周刊

“环境茶座”聚焦“双碳”行动

业界合力共同讲好中国“碳”故事

《 人民政协报 》 ( 2021年11月18日   第 06 版)

本报记者 王菡娟

随着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气候变化、“碳达峰碳中和”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目前国内“双碳”行动进展如何?如何坚持科学舆论导向,统筹推进“双碳”行动?在日前举行的第十九期“环境茶座”上,多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媒体记者交流探讨,以推动全社会团结协作、共同参与减碳行动。

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依然紧迫

座谈会上,与会专家首先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所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马爱民表示,“近年来,我们建立了应对气候变化管理的体制,制订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规划和目标任务,开展了各种类型的低碳发展的试点,比如说低碳城市、低碳工业园区、低碳社区、近零碳排放的示范区、韧性城市,启动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等。”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我国宣布了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使我们从应对气候变化的跟随者成了引领者。

数据显示,我国提前完成了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全国的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下降了48%(相比2005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超过了15%。

马爱民同时坦言,“虽然全球气候治理的基本框架已经确立,国际社会在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还是有不少的问题。比如说当前我们全球的温室气体排放仍然还没有达到峰值,全球的气候变化形势更为紧迫。”

今年8月9日,IPCC发布第六次评估第一工组组报告,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报告预计到本世纪中期气候系统的变暖仍将持续,强调要重视并发极端时间和复合型事件,努力实现净零碳排放。

“双碳”行动仍要因地制宜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按下“快进键”,全国各地的“双碳”工作布局也逐步转向实际推进阶段。

早在今年2月份,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阳平坚和公众环境研究中心马军一起做了中国区域碳达峰碳中和指数研究,旨在通过公开的数据搜集,对全国除港澳台藏以外的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的低碳状态和减排趋势等方面进行客观评价。

研究结果显示,30个省(市)自治区的评分结果差异较大,北京、四川、上海、河南、天津等省市排名位居前列。

“这意味着部分的省份还是要在‘双碳’战略里面找准定位,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和自己的发展阶段,科学制定目标。”阳平坚说。

阳平坚还特别表示,“碳达峰碳中和不能‘一刀切’,一些经济发展好或者能源利用水平高、碳排放强度低的地方可以多排一点;一些经济欠发达但自然资源禀赋条件好的地区,也可以在碳中和和减排方面多作贡献,最终达到全国统一‘一盘棋’实现‘双碳’目标。”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研究所所长张希良从事碳达峰碳中和研究将近30年,他在座谈会上表示,“从全球的视野看中国的‘双碳’问题,既是国内发展需要也是国际发展的趋势,将来肯定在技术创新和核心竞争力等方面遇到挑战。”为此,他特别强调,碳中和目标实现关键还是要靠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

“讲好中国‘碳’故事”

在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进程中,媒体将发挥哪些作用?专家们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马爱民表示,“营造有力的舆论环境,需要多方的合作。”他建议,在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推进我国“双碳”目标方面,媒体同样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一方面要向国际社会说明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讲好中国故事;另一方面要对国内公众传播应对气候变化的知识,解读我们政府制订的各项政治措施,宣传各个地方、行业、企业取得的好的经验、好的做法。

阳平坚也表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媒体在关注地方所做出成绩的同时,也要聚焦当前存在的实际困难。“一边给地方鼓足干劲一边也要推动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对于媒体来说,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除了需要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以外,还有一些政策也要进一步创新,比如碳市场建设都是很好的题目。要在这几个方面全面介绍,帮助全社会提高认识,进一步凝聚共识,也为将来科学的行动提供重要的支撑。”张希良说。

参与座谈的媒体代表在座谈会上也表示,将尽最大的努力做好科学舆论引导,共同为“双碳”目标的达成作出自己的贡献。

此次“环境茶座”由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中国环境记协、中国环境报社共同举办。据介绍,自2019年以来,中国环境记协通过举办“环境茶座”活动,介绍和传播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前沿话题,引导舆论,推动典型经验推广和问题解决,吸引了一批专家和记者积极参与,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2021-11-18 王菡娟 “环境茶座”聚焦“双碳”行动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5339.html 1 业界合力共同讲好中国“碳”故事 15,33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