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沈良
作为清末民初著名的实业家、慈善家,张謇是中国近代慈善史的骄傲,张謇的慈善精神传承也从其家乡江苏南通遍及中华大地,为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
在优秀文化的坚守中传承张謇的慈善精神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传统优秀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传统优秀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的生活理念等。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千年传承的传统文化锻造了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优秀文化是张謇慈善事业的根基和血脉,张謇在中国历史的优秀文化中熏陶、浸润。今天我们传承张謇的慈善精神,就要从中国优秀文化中吸收更多的营养,用中华优秀文化来壮我们的筋骨,强我们的气魄,明我们的智慧,让慈善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中结出更鲜艳的成果。
在人文精神的弘扬中传播张謇的慈善精神
中国慈善文化史上,张謇是中国近代慈善第一人。张謇的慈善精神是信仰的坚守、人格的传承、气质的流觞。张謇的慈善理念有对传统的继承、对时代的创新,其慈善理念与实践为当代、为后世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张謇的慈善影响不仅仅在南通,其慈善实践和精神,影响着更为深远的年代与范畴。“张謇精神”的核心是“创”,张謇兴实业、办教育、开慈善,创领时代之先,创赶风气潮流。“江海精神”是深耕于南通历史的力量,其核心是“勇”,张謇修河治水,融于海的壮阔浩瀚,江的绵延奔放,河的潋滟滋润。“农耕精神”的核心是“耐”,张謇垦牧造田恩泽于江海大地,百姓把这种精神延续于代际传承之中。“铁军精神”的核心是“硬”,一部大生纱厂的创业史,就是“铁军精神”的最初体现。“治学精神”的核心是“钻”,张謇创办全国第一所师范学校,使南通人的“治学精神”在张謇的业绩中得到熏陶、滋养、沃野。“仁爱精神”的核心是“善”,张謇为南通留下了丰富的慈善史绩,善行不仅是个人精神升华,更是南通社会风尚的体现。“通商精神”的核心是“闯”,南通商人以张謇为榜样,传承和弘扬爱国爱民的大情怀、实业报国的大格局、社会责任的大担当、强毅力行的大气魄。
在慈善城市的建设中传扬张謇的慈善精神
张謇的慈善精神让南通人更加坚定推进南通慈善之城的建设,慈善之城的南通标杆与慈善之城的南通路径已经铺展开来。南通博物苑有张謇的教育展陈,南通纺织博物馆有张謇的实业展陈,中华慈善博物馆有张謇的慈善展陈。南通特殊教育中心有张謇的教育留存,南通大生纱厂有张謇的实业留存,南通社会福利院有张謇的慈善留存。
在南通,情心助困、爱心助学、仁心助医、慈心助老、暖心助孤、善心助残、诚心助创、匠心助美的慈善项目让更多的人享受慈善的阳光;善韵艺术团、善韵剧目、善韵基地等更多地传播慈善理念;“莫文隋”志愿队、江海志愿服务更多地服务南通百姓;基层慈善组织、单位慈善分会、社会公益机构等彰显着越来越强大的慈善能力。
与此同时,更多的慈善好人起着引领示范作用。南通有史可鉴,南通有张謇作为慈善人物的典范;南通有碑可仰,时代典型鼓舞今天的南通人,是南通迈向慈善之城的强有力的群体;南通有景可观,中华慈善博物馆建在南通,在慈善之城的建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南通有神可聚,南通城包容、汇通、崇文、厚德,有了这种城市精神的凝聚,就能够在慈善的道路上,奋斗、进取;南通有事可赞,南通城有很多好人好事,他们感动着南通人;南通有书可品,很多美好的南通慈善故事,让感受到慈善的心雨在我们心中飘洒;南通有愿可行,慈善志愿者,用一技之长点亮人生、服务社会。
可以说,张謇逝世虽已近百年,但他留下的慈善精神财富,无疑仍是南通乃至全国范围内的文化标识和精神标杆。
目前,慈善之城的建设已经把慈善阳光洒满南通每个角落。南通已揭牌运营的“謇园”慈善空间,正在积极传播慈善文化、实施慈善项目、开展志愿服务,传承着张謇慈善精神,让越来越多的南通人加入慈善的行列。
(作者系江苏省南通市慈善总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