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科技时代

“开放、信任、合作”

——来自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上的科学家声音

《 人民政协报 》 ( 2021年11月11日   第 07 版)

本报记者 王硕

“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这是习近平主席在第四届进博会开幕式上的演讲主题,也是中国对世界发出的倡议。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人类又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需要广泛团结合作,共克时艰,共创未来。作为跨越国界、沟通民心的桥梁,科技的作用更加凸显。

11月7日-8日,由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在京举办,来自全球19个国家和地区的205位嘉宾围绕“开放、信任、合作”主题倡导科技领域的开放包容,促进互信互鉴,以理性之光激活创新引领的合作动能。

这些嘉宾包括中外众多科学家、专家学者以及教育界、产业界人士,其中有诺贝尔奖获得者7位,国内外院士43位。

凝聚共识 增进信任

“人类科学研究正不断向广度和深度进军,对基本科学问题的认识也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中国科学院院长侯建国说,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穿透力,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各领域、各环节。

然而,科技在很多领域大显身手的同时,也还面临很多严峻挑战——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科技界和全社会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能源资源、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诸多方面也在呼吁科技创新给出更系统、更安全、更有效的解决方案;国际范围内,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回潮,对科技交流造成很多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联合国副秘书长刘振民认为,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利用科技的变革潜力引导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而这只有通过开放、信任、合作,并且采取多方利益相关联的方式才能取得重要效果。

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也指出,只有不断突破地域、组织的界限,以战略眼光、开放视野、宽阔胸怀,才能有效应对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与风险。其中团结互信是开放包容的基石,也是加强科技创新合作的前提,这需要各国科研机构和科技工作者在增进理解、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凝聚共识,从而汇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信心、智慧和力量。

科学领域合作是“必要的而不是可选的”

科学家们在过去的工作中深切体会到在科学领域合作的重要性。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科院外籍院士丁肇中最近在欧洲核子中心研究最小距离的L3实验。这是一个由美国、中国、欧洲等19个国家和地区、600多名科学家共同参加的大型国际合作实验。在这个实验中,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所贡献了12吨BGO晶体,多位中国科学家对数据分析作出了重要贡献。

丁肇中说到,曾经他的大多数实验都受到反对,认为“实验没有物理意义”和“实验极困难,不可能成功”。但过去40年,正是因为很多包括中国科学家在内的国际同行和他合作,才使一系列实验取得成功,逐步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认知。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曼彻斯特大学英国皇家钦定教授安德烈·海姆爵士认为,目前科技范式已产生了转变,不再由单个人承担科学研究,科学进展深受世界各地实验室的影响。

高能物理就是国际科学合作的典型范例之一。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表示,基于对合作共同的认识和目标,高能物理在过去50年当中建立了一整套的规章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各种不同的合作范式。他认为,“未来科学的发展趋势就是规模越来越大、设备越来越复杂、参与合作的人会越来越多,国际合作的形式规模和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西湖大学讲席讲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默罕默德·萨万指出,目前科学领域多学科合作是“必要的而不是可选的”,没有这种合作无法向前推动研究。

比如,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时,疫苗的研制正是多学科合作的成功案例。物理学家采用工程师制造的高功率加速器装置确定病毒的特征,化学家和生物学家负责药物的研发……

珍惜开放的价值

倡导开放的精神也对科学进步意义非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指出,开放科学背后的理念是让科学信息、数据和科学研究的产出能够被更广泛地获取,使其中的数据得到利用,让所有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表示,抗击疫情以来,中国坚持“公开、透明、负责任”的7字方针,向世界共享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共享探针和诊断试剂盒,这是对全世界、对人类的负责,也说明科学和国际科技合作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夏泽翰建议,通过鼓励科学与社会需求更多地联系起来,通过为所有科学家、政策制定者和公民提供平等机会,让开放科学成为缩小科学技术和创新之间的差距,成为真正的改变者。

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长吴玉章认为,国际合作项目必须多层面开放资源,这样才能获得最大的影响力。“例如对特定组织、技术和计算方法的讨论,应该在多个平台上进行,还应该建立统一的科学委员会做出决策,做到高效的组织。”

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龚克指出,现在全世界还在新冠疫情反复当中努力应对疫情,但毫无疑问各国已经开始了新的努力——实现更好地恢复。“更好地恢复”意味着不仅仅回到疫情前的发展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充分执行联合国17项可持续发展中的子目标——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繁荣、环境变得更美好,同时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有包容性,更具韧性,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人也不能落下。

这些都不是单一国家或单一组织学科能做到的,因此需要珍惜开放的价值,培育多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任,推动全球的合作。

为进一步凝聚共识,在第三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上,中国科协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260家国内外科技共同体发布了《开放、信任、合作倡议》,呼吁建立跨界、多元、多样的协同交流机制,打破创新合作壁垒,编织开放的国际创新网络,凝聚各国科学家的集体智慧,应对人类社会的共同挑战。理解、关注和响应不同主体合作诉求,寻求合作交流的“最大公约数”,共同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交流。

2021-11-11 王硕 ——来自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上的科学家声音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5073.html 1 “开放、信任、合作” 15,07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