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新闻眼

■ 记者手记

关注大变革时代里的普通人

《 人民政协报 》 ( 2021年11月10日   第 04 版)

司晋丽

相距12年,第三次采访李海鹰,每次都是不一样的话题。

作为一个在粤港澳大湾区成长起来的作曲家和指挥家,在李海鹰的思想和人生轨迹中,与改革开放有关的因素太多。

1983年,李海鹰从部队转业回到广州,也是那一年,国内第一家中外合作的五星级宾馆广州白天鹅宾馆正式开业。当时,外资企业正在一批批、有序地进入中国。在震撼和新奇之余,他也开始重视审视家乡。

要知道,就在他入伍前,广东还是一个边民外逃事件不时发生的省份,在深圳宝安一带,由于收入太低,日子不好过,乡民、渔民外逃香港的事件时有发生。而当他回来后,发现不仅没人外逃了,外商还要主动来投资。

作为改革开放的先锋,广东也成为一个“移民大省”,在那个人口大流动的岁月,广东对于外界的人们,有种磁铁般的吸引力,这是改革开放带来的不可思议的巨变之一。作为亲历者,李海鹰用歌曲记录这种变化。

“在改革开放初期,过去很多一成不变的事物都变了,人们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一边向前走,一边也依依不舍地回望着精神家园中那些曾经的美好。包括人与土地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周围的环境、街道村庄山水……”因此,在李海鹰的作品里,总有回望的成分,也总是会关注普通人在大变革时代里的奋进、迷惘与思考。

在开放在浪潮中,如同笔下的人物一样,李海鹰也勇于脱胎换骨,从编制内跳出来,北上成为独立音乐人,但是,他内心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立足生活的创作始终没有变。在他看来,变化只是一个过程,一个民族深藏的秉性与韵味是不会变的。

在李海鹰的心里,一直住着一个文学青年。至今他还保持着阅读的习惯,一年看几十本书,包括古典文学、小说和非小说,来自传统文化的滋养,也对他的音乐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他喜欢冼星海、光未然创作气势磅礴的《黄河大合唱》,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就让他想起李白的《将进酒》;而因为一个作品历久而“难产”时,他会想到汤显祖写《牡丹亭》时,经常跑到柴房抱头痛哭的画面,因此一下子充满信心和力量。

如今,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音乐艺术联盟的主席,李海鹰有了新的时代使命。在前进中回望,在回望中前进,是他人生不变的主题。

2021-11-10 司晋丽 ■ 记者手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5000.html 1 关注大变革时代里的普通人 15,00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