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新闻眼

(20)《我不想说》

“一样的天,一样的脸”

《 人民政协报 》 ( 2021年11月10日   第 04 版)

图片来自网络

更多报道见人民政协报 微信公众号

本报记者 司晋丽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广东省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伴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在重构。深圳、珠海、汕头……在我国的南海边,一个个令人瞩目的特区,用先行者的勇毅,引领着这个国家走向未来。

在当时的荧幕上,也涌现出一些反映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精神风貌的电视剧,如《外来妹》《情满珠江》等。其中,《外来妹》记录了第一代广东外来打工妹的生活,其主题曲《我不想说》,将普通人在巨变的时代洪流中的追求、奋斗与困惑娓娓道来,令人动容。至今,每当这首老歌响起,仍会将听者带回那个追忆不平凡的往昔。

“窗一打开,风就吹进来了”

时隔近40年,我国第一代打工妹们,如今过着怎样的生活?

近日,在湖南卫视带有回望色彩的综艺节目《再次见到你》中,第一代打工妹的原型之一郑艳萍现身——从最初的打工妹到后来的退休干部,外表年轻时尚的她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我没想到自己会搭乘上这辆改革开放的高速列车,在我心中,深圳是最好的家。”她动情地说。

“我不想说我很亲切,我不想说我很纯洁,可是我不能忘记你的笑脸……”当郑艳萍和当年的姐妹们围坐一起,共唱《我不想说》时,眼角很快就濡湿了。

这首电视剧《外来妹》的主题曲,珍藏着一代人的青春记忆,也是对改革开放初期岁月的致敬。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次年,广东的深圳、珠海、厦门成为先试先行的经济特区,广东走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南粤大地一派春风复苏、暖意融融的新气象。

“窗一打开,风就吹进来了。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对上世纪80年代的整个中国都产生了剧烈影响,有经济上的,也有思想文化上的。”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首歌的曲作者、著名音乐人李海鹰说。

上世纪80年代初,当流行音乐通过“南风窗”吹进内地时,李海鹰正从部队转业回到了家乡广州,在广东省音乐曲艺团从事创作。面对这种全新的音乐类型,李海鹰投入了巨大的热情,代表作品《我不想说》《弯弯的月亮》《走四方》等歌曲,都在这个时间段问世。

改革开放后,外资企业也陆续进入中国市场。在深圳蛇口工业区兴办的凯达玩具厂,是最早进入我国的外资企业之一。1982年,原本在广东韶关某学校任教的郑艳萍与同乡的女伴们慕名来到深圳寻找工作机会,她们通过了凯达玩具厂的招聘,成为合同制员工,这也引领起中国第一波外来务工人员的浪潮。

当越来越多的外来打工妹来到广东,她们的故事也走进了广东导演成浩的视线。1991年,以这个人群的故事为蓝本的电视剧《外来妹》拍摄成功。

成浩力邀已在广州流行乐坛崭露头角的李海鹰为这部剧的主题曲操刀。巧合的是,李海鹰与陈小奇共同作词的歌曲《我不想说》也正好付梓。这首歌从1989年开始不停地写,又不停地修改,共打磨了两年时间,歌曲反映的也是年轻人的情感。

当成浩将《我不想说》带回剧组,在与已有的几首歌曲做了几番比较后,剧组主创人员一致认为,这首歌最出色,也与剧中的感觉相契合,便将这首歌敲定为主题曲,并由歌手杨钰莹演唱。

“如果要找外来妹的原型,或许会有一万个”

1992年,《我不想说》荣获全国十大影视歌曲最佳歌曲奖。李海鹰有一种看法,外来妹不仅指剧中从穷山沟里走出来的赵小云等几个打工妹,更是改革开放洪流里普通人生活的折射。

2019年,在广东广播电视台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节目《流淌的歌声》中,杨钰莹饱含深情重唱这首歌,并向观众表明心迹:自己曾从江西南下广州,是为音乐梦想打拼的外来妹,这首歌唱的也是自己的故事。

“那是一个人口大流动的时代。每个人都有梦,也会为追求梦想而离开家乡。”李海鹰告诉记者,当时的广东流行音乐圈里“闯入”不少外地歌手,比如杨钰莹、毛宁、李春波、林依轮等。据他观察,那时到广东打拼的外地人很多,如果要找外来妹的原型,或许会有一万个。

郑艳萍无疑也是这“一万分之一”。她的主要工作是在流水线为玩偶缝制衣裳,这些玩具大部分出口其他国家,她每月固定工资80元,此外还有超产奖、加班费和全勤奖。最多的一个月,郑艳萍仅加班费就超过了1000港币,这让她第一次感受到“手脚快是有意义的”。她用自己的收入,给老家买回了冰箱、彩电、午餐肉罐头和力士香皂等内地很难见到的商品。由于努力和机遇,她后来还被委任为蛇口工业区工会的干部。

“你们要搞得快一点!”1992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南方视察时,在蛇口工业区这样叮嘱深圳市负责人。

深圳大大小小的建设者们,从此更加信奉“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他们不断地用奋斗拼搏,改变着自身的命运,也换来了特区的沧桑巨变。

然而,外面的世界有精彩也有无奈。如果不是闯荡到深圳,剧中由陈小艺扮演的赵小云不可能后来成为知名企业家;她的同伴,有的嫁给了当地人,有的却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了自我。

“当时身处改革开放前沿的人们内心情感是复杂的,有梦想和追求,也有奋斗和困惑……这首歌就是将这些因素交织糅合在一起,所以唱出了他们的心声。”李海鹰说。

歌曲是历史与时代的见证

一首成功的歌曲,总是清晰地打着时代烙印,却又不会因时过境迁而褪色。

“我们不只是在创作一个动听的旋律,而要紧贴时代脉搏,让歌曲能成为历史与时代的见证。有些歌曲之所以能够跨代流传,是因为它承载了不同时代、不同的人的不同的情感,人们对它的理解更丰满了。”李海鹰说。

在大变革的岁月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李海鹰也不例外。

在他写下《我不想说》《走四方》等歌曲后,也在想,要不要去北京或上海发展?

1999年,他放下了广州的事业,北上北京,开启独立音乐人生涯,也成为了一名北京的外来者。在北京,他更加用功,创作出《七子之歌》《中国军魂》《爱如空气》等反映不同时代背景的经典歌曲。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娱乐消遣方式也在变化。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流行音乐相比,李海鹰说,当下的时代,更适合用交响乐和音乐剧的艺术形式来表现。作为珠江的儿子,他近年为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创作了第一交响曲《珠江》(2020年12月1日广州交响乐团首演);也为星海音乐学院流行音乐学院的学生创作了音乐剧《青春剧团》(2020年11月7-8日广州大剧院首演);交响幻想曲《中国1921》(2021年6月首演以来,已由广州交响乐团、广州青年交响乐团等演奏了十余场)。

2020年11月7日,《青春剧团》在广州大剧院的成功上演,讲述了新一代粤港澳大湾区年轻人奋斗圆梦的真实故事。“里面有一首歌叫作《食头啖汤》,意思是为了追梦,就算前面是刀山火海也不畏惧。”李海鹰说,这种敢闯敢试是广东改革开放精神的体现,不管是在《外来妹》的时代,还是在当下,这种精神会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而不断升华。

2021-11-10 司晋丽 (20)《我不想说》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4999.html 1 “一样的天,一样的脸” 14,99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