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春秋周刊

克郯城“翻边战术”显威力

佟雪辉

抗战时期,中共山东分局负责人、八路军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结合山东历次反“扫荡”、反“蚕食”斗争经验,于1942年10月22日提出了著名的“翻边战术”:将主力配置在边沿区,当敌人进行“扫荡”或“蚕食”时,部队选准有利时机,“敌进我进”,“翻”到敌人占领区去,粉碎敌人的“扫荡”“蚕食”,也就是说:“敌打到我这里来,我打到敌那里去。”在罗荣桓的指挥下,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二旅成功运用“翻边战术”,于1942年11月在海陵取得反“蚕食”战斗的胜利后,又于1943年1月发起了夺取郯城的战斗。

郯城,位于临沂与新安镇之间,南面靠近陇海路,是日军在鲁南苦心经营的步兵营地。这里墙高壕深,炮楼碉堡林立,是一座完全碉堡化了的城池。由于敌人出兵“扫荡”,此时的郯城仅有1个日军小队和一部分伪军守城。罗荣桓及时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决定攻克郯城。为了牵制和迷惑敌人,数千民兵配合八路军少数主力,对大庄据点展开昼夜“围攻”,把日伪主力死死缠在沭河沿岸;命教导二旅派出部分部队监视赣榆、新浦方面的日军,以保障攻城部队后侧的安全,另派一部专门阻击马头镇方面的援敌;同时,指示中共滨海地委、滨海专署、滨海独立军分区动员上万名群众,在公路上连续开展4天破袭战,阻断敌人的交通和通讯。

1月18日夜,教导二旅主力急行军40多公里,隐蔽挺进到郯城移动的马陵山区。19日深夜,攻城部队直扑郯城城下,发起进攻,主攻点选在便于隐蔽接近而又无外壕的城南门。突破南门后,敌人增兵于内层城门,并将成批的手榴弹往下投,并向外施放毒气弹,八路军进攻受阻。20日夜,教导二旅将主攻点改为守敌戒备较差,射击死角较大,但有深宽壕沟的城东南角,实行重点突破。这时,守敌也重整部署,组织火力,点燃火把,竭力阻止八路军攻城。教导二旅经过激战,终于登上了城墙,并迅速沿城墙向两侧发展。与此同时,北门攻城部队也突破北门。残敌见状,只得退到城中心的县府院内,负隅顽抗。21日天亮后,马头镇和附近各据点的日伪军赶来增援,均被八路军打援部队击溃。

教导二旅各部队将大院团团围住,发起猛攻,200多名伪军和伪政府人员举手投降。此时,只剩1座被日军盘踞的炮楼尚未攻下。教导二旅在竹竿上绑上炸药送上敌人炮楼顶部施行爆破,炮楼内大部日军毙命,余者7人投降。至21日10时,攻城战斗胜利结束。

此次战役,八路军共毙伤日伪军400余人,俘日军7人、伪军及伪政权人员600余人。攻克郯城后,八路军又乘胜打下了郯城周围18处敌人据点,迫使“蚕食”沭河沿岸的敌人全部撤退,郯城周边的抗日根据地由4个区扩大为7个区。

2021-10-14 佟雪辉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3702.html 1 克郯城“翻边战术”显威力 13,70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