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晋铭
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我曾举办多场面向台湾青年学生的人才招聘与推介会,完成在北京的学习,顺利应聘到大陆高校任职工作这几年,也让我更为贴切地感受到台湾青年西进大陆的趋势。同时,在开展“筑梦温州”台湾青年联谊会的青年交流工作中,我也更加体会到,台湾青年在两岸融合发展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在陆台青群体长期在大陆求学或就业的过程中,与诸多身边的同学或同事建立起革命情感,在师长的教导与同事共事下形成的价值观,使得在陆台青群体与岛内青年不同,对大陆民间与社会的信任更深层,对“两岸命运共同体”的认同感也更为强烈。当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西进”大陆,在两岸民间社会形成了一群强而有力连结彼此的群体,隐性强化两岸民间的情感连结与社会关系,建立起两岸交流交往与经贸往来的桥梁,更是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基础力量。在陆台青群体长期在这里求学就业与生活,已然建立起两岸民间社会的特殊信任,也产生“两岸命运共同体”的认同,不仅是两岸社会融合发展的潜在桥梁,更是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成员,犹如一条“看不见的稳固联结线”联系着彼此。
开展“筑梦温州”台湾青年联谊会工作的这几年,我发现在陆台青群体在消弭两岸双方误解方面,也能发挥独特的作用。有大陆经验的台青不受限于台湾某些媒体营造的对大陆形象的刻板描画,而是在自身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经验分析、媒体传导等,对真实的大陆能作出自己理性的判断。因此,在陆台青不仅是推动两岸社会融合发展的潜在桥梁,也必然会成为强化两岸民间社会联系纽带与关系网络的重要成员,成为两岸民间情感上无法分割的重要群体。因此,如何分阶段推进台湾青年从“引进来”而后使之“定下来”,我认为是下阶段大陆相关部门应研究的问题。
鼓励台湾青年在大陆发展,我认为不能一蹴而就,而应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前首要争取台湾年轻人对大陆的认同,而认同的建立必须从“接触”开始,短期的参访交流固然能促使双方增进了解,但唯有长期定居生活才能真正了解中国大陆。两岸融合发展的历史进程是一个长期的演进过程,需要无数个基础零件运转才能支撑起庞大的历史齿轮,培养在陆台生群体即是培育两岸事务的人才储备库,这个群体遍及两岸各个产业与不同领域当中,扮演着小螺丝钉推进历史齿轮前行的重任,隐性的在两岸公共事务中担任经贸与交流的桥梁角色。
总之,我们可以预判到的是,即便两岸政治局势如何险峻,两岸民间社会的联结与关系网络都能非常稳固,因为两岸间已筑起“两岸命运共同体”的砖瓦,是一股潜藏于民间社会的群众力量。这个“两岸族”群体不仅是维系两岸民间社会联结的基础,更是两岸融合发展与命运共同体的实质显现。正是如此,即便两岸已然进入险峻且微妙的新时期,我们依旧对于两岸的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有着充足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