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两岸经合周刊

越心无旁骛爱祖国,越拥有更大成就自我的力量

张玮珊,台湾《远望》杂志研究员。

张玮珊

最近我读了一部有关台湾光复后第一批赴祖国求学的公费生的故事,发现故事中的几位主角,张克辉、郑坚、洪瑶楹、曾重朗等,后来都成为推动两岸民间交流的重要人士。

作为现在在大陆求学的一名台生,看了他们的故事,很受鼓舞也很受启发,触动我去思考:当下台湾青年应扛起什么样的时代责任?

旧中国的1946年,就在蒋介石集团违反全国民心民意发动内战时,有一批风华正茂的台湾年轻人扛起了极其特殊的时代责任。这一年,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教育处举办一场考试,准备录取100名台湾青年,以公费方式派遣他们到大陆名校升学,希望培养一批热爱祖国的优秀本土菁英。

在当时,据非正式统计,岛内具有大学学历的台湾人也不过只有300多人,而且严重缺乏法政专业人才。因此这一百位台湾人,如果顺利完成学业以后返台,将会是台湾岛内极少数优秀且重要的治理人才。这100位公费生享有极佳的优待,所有费用由政府包办外,当时省政府甚至每个月还发给每位公费生法币6万元,同时期其他省份的学生若有领取助学金大约只有法币1万元,足见政府对这一批台湾公费生的重视。这一批百里挑一的台湾学生之所以享有这一特殊待遇,除了考虑到台湾特殊的历史遭遇,同时也是因为他们将肩负起时代给予的特殊使命。当时政府明言公费生应尽的义务是:学成后要返台进入政府服务一定年限,若表现卓越,就继续在政府部门工作,将来成为台湾省本土出身的骨干。另一个任务则是,学习并了解祖国文化,促成两岸知识分子互相了解与交流,然后再传播到社会其他阶层。

1948年,台湾省教育处又录取了50位公派生到大陆去。但因为内战因素,绝大部分的人并没有完成学业就回到了台湾,而有一部分人则选择加入了革命队伍,相信台湾很快就能解放,却没想到两岸就此隔绝长达40年之久。这一批从1949年以后就留在大陆的台生有41位,其中32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这一批老台生多数成为各地台联的成员,包括前面提到的几位比较著名的老台胞,他们有的在当时甚至参与解放军,准备肩负起解放台湾的任务,这些当年的公费生并没有忘记他们的初心及使命,后来又在全国台联成立后,继续肩负起时代给予他们的特殊任务,为我们这些后来者,搭建起更顺畅的“寻找祖国”的道路。

今天在大陆的台生,尽管与当年的公派生在性质上有很大的不同,但享有特殊待遇的原则却是没有改变的,我们仍然享受着祖国大陆给予的特殊待遇与照顾,这是祖国大陆给予广大的台胞一份最真诚的关爱与善意。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尽管当年的台湾与今天的台湾环境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又经过了70余年的人为对立与隔离之后岛内人民的心态、思想与价值观恐怕比起当年要与祖国大陆有更大的鸿沟。但正因此我们更应该有意识地认识并继承台湾同胞优秀的爱国主义传统,更何况在今天我们的背后有强大的祖国做后盾,我们更能心无旁骛地“求更大的建设力量”来建设我们自己,以期拥有“更大的力量”,为祖国的完全统一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我们的力量!在两岸局势面临重要转折的今日,我们期许自己能不负使命,能在苍劲的老干上,长出生机盎然的新芽。统一必定有我,强国一定有我!

2021-10-09 张玮珊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3459.html 1 越心无旁骛爱祖国,越拥有更大成就自我的力量 13,45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