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朱之文:
建设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必须定期开展教师教育质量评估监测工作。只有通过评估监测,才能及时了解情况,对教师教育质量进行全面体检,并将质量保障的责任真正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要建立健全刚性的师范类专业评估认证制度,将评估认证结果与资源配置、招生计划、职称晋升、干部考核等挂钩。重点考察师范生培养质量,引导督促广大师范院校牢固确立“师范姓师”的办学导向。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金永伟:
适应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要求,我国需要培养大批教育家型教师。只有把基础教育改革深化与未来教育家培养的工作结合好贯通好,把实践中培养教育家型教师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宣传好应用好,把有利于教育家型教师成长发展的氛围与环境营造好建设好,才会使相当数量的教育家型教师在推进教育改革的生动实践中、在精心组织的专业培养下,脱颖而出,持续涌现。
西南大学副校长陈时见:
加快推进教师教育学科建设,首先要夯实教师教育学科队伍,汇聚起真正能够引领教师教育学科发展的强大力量。其次,要完善学科制度,扩大招生规模,为教师教育学位及教师教育教师职称的设立提供保障。第三,要汇聚多元主体,整合优势资源,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综合集成战略模式。第四,要推动研究转型,凸显中国特色教师教育的专业路径,让教师教育学科扎根中国大地,服务教师教育改革发展。
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主任张志勇:
教师的待遇问题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不能只看到经济待遇,教师的社会待遇、政治待遇和人格待遇同样值得我们关注。首先,我们需要考虑教师参与社会生活的待遇和权利保障,比如教师法规定的教师优惠购房政策、教师出行优惠政策等;其次,教师是学校的主人,教师参与学校治理、参与公共管理的权利也应当得到尊重;最后,教师的人格待遇方面,包括教师的休息权、健康权、身体权等也都需要给予充分的保障。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宋萑:
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已经从硬件建设向内涵建设深化,要实现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需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教师教育模式改革等方面推进,强化教师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从入学遴选、过程监控、出口评估,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平台来支持学习诊断、发展规划和持续改进。此外,还要加强教师教育学科本体论建设,以教师教育学科本体知识的夯实和迭代,为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