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连稳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这是个重大课题,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专家张峰教授经过数年辛勤耕耘,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研究》,并于近期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深入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来源和发展历程、新时代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等问题,是协商民主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
学者担当:论述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及广阔前景
当代中国重点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历史、着眼当前和未来,立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破解人类政治文明发展难题的重要举措。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多发期,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开展协商民主,既尊重多数人的意见,也关照少数人的诉求,使各种利益诉求进入决策程序,从而化解矛盾、凝聚共识,找到协商各方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体现了人民民主的真谛,是解决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的金钥匙。
该书论述了协商民主对于健全党内民主、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和促进现代国际治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展望了新时代协商民主发展的广阔前景。作者认为,中国共产党不但有党内表决民主,还有协商民主,如党的代表大会报告、党的全会文件、重大决策、政府工作报告、重大改革发展举措等,都要在党内征求意见建议。这主要是一种咨询性的协商民主。当然也会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召开座谈会、调查研究、各种讨论的形式,反复协商,这种协商就属于互动协商。搞好党内协商民主不仅对于保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具有重大作用,而且对于发扬和健全党内民主也具有重要意义,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对社会协商民主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所以,中央规定,畅通党员参与讨论党内事务的途径,拓宽党员表达意见的渠道,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的氛围。在“九二共识”和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两岸各政党、各界别开展平等协商,务实协商,“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解决彼此关注的问题,通过协商解决国家统一问题。在爱国爱港爱澳、拥护“一国两制”方针和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基础上,通过协商来解决遇到的所有问题。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之间应该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通过协商化解分歧,解决争端,使关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主张转化为各方共识,合力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宽阔视野: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基本思路
进入新时代,协商民主在我国全面展开,制度规定密集出台,生动实践已经形成。作者长期研究我国协商民主问题,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基本思路有着独到见解,那就是:以解决协商民主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导向,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以推进协商民主的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为途径,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
通过理论研究和实际调查,作者认为当前我国协商民主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认识不全面,或不把协商民主视为民主的形式,或将协商民主看作唯一的民主形式;发展不平衡,开展最好的是政党协商和政协协商,比较好的是政府协商和人大协商,基层协商是薄弱环节,人民团体协商和社会组织协商基本上还没有独立开展起来;实践不深入,协商质量、特别是基层协商的质量不高。
作者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法治、善治和理治三大属性,分别和现代国家治理的制度化要求、公平化要求和有序化要求相契合,故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构成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工作目标。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应该是全方位的、全国上下都要做的,而不是局限在某个方面、某一级的。要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因此,必须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使之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有章可循、有序可遵。必须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形成协商民主体系的完整架构,要在党的领导下,发挥政党协商引领作用、人民政协基础示范作用特别是作为专门协商机构在多种协商渠道紧密配合中的作用,只有广泛、多层、制度化三个方面同时发力,才能建立起我国的协商民主体系,解决协商民主发展中存在的认识不全面、进展不平衡、实践不深入等问题,才能充分发挥凝聚共识、利益表达、纠错机制、广泛参与、凝心聚力的优势,更好地彰显协商民主制度的独特优势。
问题导向:论述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该书使用了大量篇幅就如何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问题,展开深入论述,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深层思考。
关于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发展,作者认为要继续加强政党协商,并从明确政党协商内容、丰富和完善政党协商形式、遵守政党协商程序、发挥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各自作用等方面对此加以论述。进一步完善政协协商,充分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彰显政协协商专业性、常态化、高质量的特点和优势。关于积极开展人大协商,作者认为要健全完善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协调机制、程序机制,让公民旁听重大事项审议听证会等,人大协商的重点是立法协商,要把协商贯穿立法全过程。政府协商重点是增强决策透明度与公众参与度,且要有针对性。要建立人民团体参与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及有关部门协商的工作机制,健全和社会组织联系的工作机制和沟通渠道,积极推进人民团体、社会组织有序开展协商。
关于推进协商民主多层发展,作者认为,中央和国家层面协商成绩斐然,但需强化协商形式和渠道的配合与衔接,为此,要加强党对协商民主的集中统一领导,建立各协商主体之间的沟通联络机制,建立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协协商与党委、政府工作的对接机制。地方层面的协商承上启下,是协商民主运行机制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地方协商中,政党协商全面深入推进、政协协商发挥了示范作用、立法协商取得普遍成效、政府协商务实推进。但也存在发展不平衡、规范性不够、成效欠缺的问题,要切实加强党委对本地区协商民主的领导、充分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统筹协调各类协商,找准各类协商中的问题,精准施策。进入新时代,基层协商在解决群众切身利益、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发展很不平衡。县市区、乡镇街道党委要成立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基层协商;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负责、各类协商主体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基层协商要通过制度化安排和规范化运行,使民主协商成为公民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价值追求,筑牢协商民主的根基,使之更加具有生命力。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发展,需要制度化发展作保障。作者认为,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实体性制度,如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新型政党制度;二是程序性制度,涉及协商民主运行的体制机制的具体规则。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发展,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这是发展协商民主的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政党协商的制度载体;坚持好人民政协制度,这是政协协商的制度平台,要建立健全协商内容、形式、规则、文化和能力的具体制度,确保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充分发挥;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这是扎实推进协商民主的保障。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研究》结构严谨、内容丰富、逻辑清晰、理论性强、新论迭出、特色鲜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
(作者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北京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北京联合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