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健康周刊

湖北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胡轶:

用心“多一点” 呼吸“畅快些”

胡轶在为患者做气管镜治疗

本报记者 陈晶 通讯员 马遥遥 李蓓

“面对患者,你们要多听一句,多摸一下,多站一会儿,多迈一次腿……”

几乎每天查房时,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胡轶都会对身旁的年轻医生念叨起口头禅。

从医19年,胡轶就是靠“多一点”赢得了病人和家属的信任,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贴心医生”。他同样用“多一点”要求自己,比如多掌握一门技术、多考虑一套方案、多一点谦虚、多花一点时间……这样做的心愿,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多一点”让病人能享受畅快呼吸。

听病人多说几句

62岁的刘阿姨,三个多月前开始莫名咳嗽。

一开始刘阿姨以为是自己的慢性咽炎又犯了,但过了半个多月,咳嗽的症状依然没有消除,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加重了。从那以后,刘阿姨到处求医,然而在多家医院接受了治疗后却没有什么改观,“针打了不少,药吃了不少,但每天还是不停地咳嗽。”刘阿姨无奈地说。

不久前,刘阿姨来到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看病。一走进诊室,刘阿姨就对医生说:“医生,我可能要占用您一点时间,麻烦您听我详细说完的我的病情。”当天的门诊医生正是胡轶。“阿姨,不要紧,您慢慢说,我认真听。”胡轶说。于是,刘阿姨开始诉说自己被咳嗽折磨的痛苦经历和四处求医的情况,在这期间她自己都觉得讲得太啰嗦,但看到胡轶没有一丝不耐烦的表情,依然认真地在倾听,就安心地继续诉说。

十多分钟后刘阿姨讲完了,她原以为胡轶会开个CT让她先去检查,没想到胡轶却先进行了详细的听诊检查,然后又站起身在她背上像敲门一样轻叩了几下。“咦?这是在做什么,怎么之前的医生没有这样?”刘阿姨心里觉得奇怪,但又感到很欣慰。做完检查后,胡轶还是没有马上开检查,而是像聊天唠家常一样询问刘阿姨的一些生活情况,细致到她平时有什么生活习惯,有没有慢性病,有没有在吃药,吃的什么药……在了解到刘阿姨平时一直在服用降压药,由于之前的药控制不住了,三个多月前就换了一种药后,胡轶判断她很有能是换药后药物过敏导致的咳嗽。随后,胡轶让刘阿姨做了气道检查,又查了个血,在排除了其他的病变后,建议她去心血管内科看一看,让那里的医生为她换一种降压药,一周后再来复查,最后又给他开了一些止咳的药。

回到家后,刘阿姨服用了后来在心血管内科医生指导下更换的降压药,其间配合服用了胡轶开的止咳药,两天后咳嗽的症状果然减轻了。

为病人多等一会儿

72岁的杨老先生两年前查出了食管癌,术后没过多久出现了食管气管瘘,当时虽然进行了相关治疗,但效果不好。随着时间的推移,杨老先生的气管严重变形,常规气管支架无法贴紧他的气管,也无法起到补漏作用,他只能靠胃管进食,苦不堪言。最后,家属带着杨老先生找到了胡轶。在为杨老先生开出检查单后,胡轶仍不厌其烦地叮嘱她们,“做完检查就回来找我看,多晚我都等你们”。

在此之前,家属辗转联系上胡轶,希望能“对老人多关照一些”。胡轶知道她们的各种疑问,将科室地址、电话及挂号方式通过微信发去,并补充“挂不了可以现场加号”,这些有温度的话,让杨老先生还未和胡轶见面就已产生信任。

胡轶检查发现,杨老先生的食管气管瘘的直径达到30mm,和正常的气管相比如同一根中间粗两边细的棒槌。他仔细分析了病情,决定运用3D打印技术,还原出杨老先生的气管模型,为这根严重变形的气管“量身定制”支架。术前,他特意为杨老先生和家属画出气管局部解剖三维图,为他们讲解手术方案。最终,杨老先生在胡轶手下重获新生。

“片子只有横切面,要在心里形成立体三维图并且画出来”。胡轶常对科室同事说,不要只凭CT片、X片来判断手术难度。每次诊治,他都会贴心地在门诊多等一会儿,为做完检查的病人回来看结果,还会在为病人分析病情时,习惯随手画出局部解剖三维图。

让“多一点”成为习惯

在病人、家属和科室同事眼中,胡轶是一个“能读懂病人的心”的医生。

“不能因为自己拥有专业知识,就天然处在强势和主导地位,要学会多从病人和家属的角度考虑问题,理解他们,也让他们理解医生。”在他看来,治疗疾病并不是最难的,让病人坦然接受积极配合治疗才是最难的。每次面对首次接诊的病人,胡轶都会问得非常细,从过往病史到家里养什么花草宠物、摆什么家具,不放过蛛丝马迹;碰到话多的病人,他会笑着让病人先理清需求,“没事儿,慢慢说”;跟一台局部麻醉气管镜手术,他全程像哄孩子一样,“我们现在要开始了”“你配合得很棒”“坚持一下下就好了”;查房时遇到心理脆弱的病人,他会在床边多站一会儿,轻轻捏捏病人的手,掖一掖被角,拍一拍床栏;术前谈话,“他好像马上能读懂对方的心”,半个小时,病人或家属的顾虑和需求几乎都能化解,不敷衍也不浪费时间。

信任甚至有点依赖他的患者不在少数。胡轶有一个专属的微信号,400多名微信好友都是老病人和家属。在微信群里胡轶没精力聊闲天,但只要是患者和家属们对病情咨询的信息,总是第一时间尽力回复。“出院了他们也还是我的病人,我多花一点时间,他们就少一点焦虑。”不管工作有多忙,胡轶总是用缝隙间的碎片时间服务这些老病人,总是愿意为病人多花一点时间。“我找胡主任看病有3年了,就从没见他烦过,急过什么。”不少老病人都这样评价胡轶。

“在医患关系中,病人是弱者,他们承受着病痛和经济负担,找到我是出于信任,我要珍惜这份重过千金的信任,做个好医生的必需条件是你做任何决定要从病人的角度出发。”胡轶如是说。

如今,胡轶领导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武汉市中心医院的王牌科室之一。在老主任赵苏的带领下,经过十几年努力,团队被称为湖北省呼吸介入领域的“梦之队”。

“团队现有160多人,大多是80后,正是医生的黄金成长期,一有机会,科室就会把他们送出去培训。”胡轶接棒后,“梦之队”又接连创造了多个全省第一:率先开展气管镜下综合治疗狙击“慢阻肺”,首创3D打印支架为气管“补洞”,首推支气管热成形术成功治疗重度哮喘。

“我也是慢慢成长起来的,作为负责人,要给年轻医生们厚积薄发的时间,让他们崭露头角。因为,每个人各有所长,多掌握一门技术,挣扎在生死线的病人就多一种选择、多一分希望。医生这个职业说到底,就是一句话——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胡轶坦言。

2021-09-01 陈晶 湖北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胡轶: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1992.html 1 用心“多一点” 呼吸“畅快些” 11,99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