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休闲周刊

在丹寨与“非遗”亲密接触

本报实习记者 陈建璋

进入暑期,贵州省丹寨县卡拉村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研学团。非物质文化遗产卡拉鸟笼的第六代传人王秋正热情地给孩子们讲解鸟笼的编织方式。“制作鸟笼的材料主要有楠竹和水竹两种,而制作过程则分为削竹、破竹、打孔和组装四个部分。”王秋一边向孩子们讲解鸟笼文化,一边展示鸟笼的制作技艺。“考虑到安全性和体验时长,我们会提前完成削竹和破竹的部分,让孩子们直接进行组装。”王秋说,孩子们在非遗手艺人的帮助下,看着一根根竹条变成或圆或方的鸟笼,开心得不行,纷纷提着自己的作品合影留念。

这个假期,家住丹寨县的鄢女士就带着上初三的儿子来到卡拉村,体验了一把鸟笼的制作。“孩子平日学习忙,很少有制作手工的机会。我就趁着这个假期,让他体验一把我们当地的非遗技艺。”鄢女士说:“这次旅行回来,儿子对编织鸟笼的精妙过程念念不忘,并对非遗文化产生了兴趣,他说期待下次体验更多的非遗技艺。”

随着暑期研学活动的开展,拥有多项非遗技艺的丹寨比往日更加热闹。除了卡拉村的鸟笼,丹寨另一个非遗项目——蜡染,同样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

7月21日,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专业的王君霞老师带着学生来到国家级非遗生产基地——“宁航蜡染”作坊,他们在苗族画师的指导下,用铜刀蘸蜡绘图,用蓝靛染缸浸色,一绘一浸之间,自己心中的图案跃然布上,收获了课本上学不到的体验。王君霞对记者说,“蜡染创作是画师根据自然环境和自身内心活动进行创作的,每一幅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通过对制作方式的体验,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研究。”

“我们这里山水风光并不算十分突出,但非遗文化十分突出,现在非遗旅游也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丹寨县非遗办主任韦士勇向记者介绍道,丹寨是非遗大县,共有8项国家级非遗项目,22项省级非遗项目和34项州级非遗项目,因此也获得了“非遗宝藏”的美誉。我们利用这一天然的文化资源优势,与旅游深度结合,让游客特别是小朋友在旅游的同时,深度参与非遗技艺体验,把对非遗技艺的理论认知变成直观实践,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同时,也是对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发扬。“2019年,丹寨接待非遗研学游的人数达15万人次,今年暑期预计研学游人数将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韦士勇说,丹寨的非遗技艺不仅需要本地人的传承,更需要来自全国各地“新鲜血液”的认知,把充满魅力的非遗技艺传播出去。

2021-07-30 陈建璋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0252.html 1 在丹寨与“非遗”亲密接触 10,25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