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兆亮
如何促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推动人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基层政协工作的一个重大课题。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协深入学习中央及市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在总结近年来委员进社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2020年3月,将政协委员协商活动站建在“家门口”,实现36个街镇全覆盖,500多名委员全入站。通过科学谋划定规则、合理编组定架构、统一标准定场所、明确任务定机制,各协商活动站统一“亮标识”“亮职责”“亮身份”,着力打造“一站一品”,为推动协商民主建设向纵深发展注入活力因子。
搭建互融互促的新平台。按照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政协搭台、各方参与、服务群众的工作原则,新区政协深入推进协商活动站建设规范化、数字化、品牌化,为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互融互促搭建了平台。“1”,是在区级层面设立1个协商活动中心,发挥其作为读书学习、知情明政、与民协商、为民服务、团结合作、宣传展示“六大平台”的功能作用。“36”,是持续深化街镇36个协商活动站建设,将委员联络、协商议事、政策宣讲、读书交流等多种功能融于一体,强调资源共享和规范化运作,不断丰富委员下沉基层履职活动的载体和项目。基于这一实践,努力实现“三个融合”。实现协商主体的融合,党政领导、三级委员、各界群众、相关部门等汇聚到“家门口”这个协商平台,在更大范围内激荡智慧、凝聚共识。实现协商选题的融合,垃圾分类、物业管理等涉及群众利益的“小事”,都可以纳入协商计划,有效补充政协协商“宏观、前瞻”的定位。实现专业协商与利益调处的融合,基层协商更多的是利益调处,而对一些专业问题的论证并不具备优势,政协密集的智力资源可以有效补齐这一短板。
创新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的新方式。向基层延伸,协商活动站推动政协重点工作提质增能。协商活动站筹备时,针对基层反映的防疫物资短缺等问题,新区政协发起“关爱逆行者”定向捐赠活动,18多万只口罩等物资一周内送达36个街镇。各站同步开展“疫情防控与社区治理”首次协商活动,委员报送信息数量约是同期3倍,成为新区政协年度工作浓墨重彩的一笔。向基层延伸,社情民意信息直报点打通基层协商“最后一公里”。在全区1315个村居“家门口”服务站建立社情民意信息直报点,每一位委员都有对应联系的村居,做到信息报送直达、办理反馈直达、调研指导直达,真正把政协履职延伸到乡镇街道。向基层延伸,形成协商民主更强合力。政协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等传统协商形式引入“协商活动站”这一“协商力量”和“协商变量”,协商更有活力、视角更加广阔、底气更加深厚。
畅通双向发力的新渠道。“三级委员”为双向发力赋能。今年,按照上海市政协工作要求,新区政协根据全国、市政协委员自愿报名情况,按照专委会对口联系的原则,将96名全国、市政协委员归入26个政协委员街镇协商活动站,串起“两级政协、三级委员”的履职链,有效提升协商成效和协商能级,畅通双向发力的新渠道。委员读书活动为双向发力赋能。新区政协把“崇尚学习、加强学习”的要求落到实处,打造观澜论坛、观澜读书会等“观澜”品牌,融学习交流、协商议政、凝聚共识于一体,形成“天天学、周周读、月月讲、季季推、年年论”长效机制,为双向发力提供有力支撑。36个协商活动站均设立“书香苑”,经常举办“观澜”读书活动。
打造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新阵地。各协商活动站围绕民生大事、关键小事,找准切入点、着力点,形成群众出题、政协选题、委员解题的“微协商”模式。36个协商活动站形成36张年度工作计划表,委员结合自身工作和专业所长,从“项目清单”中选择项目,为街镇解决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困难提供思路和资源。从“两张网”“智慧小区”建设等城市治理难题,到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等民生问题,特别是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要求,各站组织委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协商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有效助力社会治理水平提升。
(作者系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