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深远
在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快速增加,养老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探索建立自然、绿色、低成本,符合老年人身体、生理特点和我国养老发展规律的健康养老之路,意义重大。
相对于“医养结合”,健康养老侧重于遵循自然、绿色、低成本的理念,遵循老年人身体、生理特点的原则,为老年人健康提供服务和保障。过去,老年人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满足,是养老完美与否的标志。现阶段,除了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老年人最关注和容易引起焦虑担忧的可能就是健康。因此,如何让老年人无痛苦或少一些痛苦地老去,这才是核心问题。也就是说,如何保持健康才是老年人的最大需求和愿望,也是健康养老的根本目标和追求。
现在养老机构中的“医疗+养老”的医养结合模式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医疗“溢出效益”有限,与健康养老在内涵、本质和服务项目上是有很大的不同。医疗养老突出的是医疗诊治的帮助或救助,也就是疾病的防治。而健康养老则是除了医疗帮助或救助外,还更多地体现在对健康的保养维护和建设提升上,是要用健康保养服务或健康建设促进的手段来解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健康问题。例如,是通过健康服务来让老人心情愉快,而不是通过强制帮助和修复身体而伤及到他们的自尊心和身体机能;是通过健康服务来使老人身心恢复或保持健康,即通过一些调理保健的手段和心灵的沟通服务(康养),这样既不伤及老人的身体,又不伤害老人的自尊(心灵),从而更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这样对老人的服务,投入是最低廉的,付出也相对少,是最经济的养老。也符合我们“未富先老”和“边富边老”的国情。
相对于“医养结合”“无医不养”,健康养老意义重大。
一是老年人中没那么多病人。有的只是指标异常,只是致病因子。况且,这些指标异常有的长期“潜伏”,不一定就必然“病”。即便当“病”治有些也收效甚微。而采取“养”“调”,可能比医疗效果更好。
二是没那么多医生投入养老。培养一个医生的周期很长。按照现在各个养老院都要医疗,按照老年人数量的增速,按照老年人与医生比,医生增加的速度肯定跑不过老年人增加的速度。
三是应该把有限的医护资源用在真正卧床和高龄老人身上。全国2.6亿老年人中,真正需要养老服务的是6000多万失能和高龄的老人。剩下的近两亿老人是活力老人,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很大一部分还能为家庭和社会创造价值。
四是健康养老能够调动和挖掘活力老人的自我、自主、积极健康潜力,成为主动健康大军。
五是有利于把准老人纳入健康养老范围。健康养老本质上是文化养老,具有简便、经济、高效、治本的特点,易于在中年人中推广。把中年人纳入健康养老科普范围,做到关口前移,就是把长寿健康的美好理想建立在中年人的健康素养、科学管理之上,就能为健康老龄打下坚实基础。
健康养老包括医疗养老,但与医疗养老不仅有区别,而且还有很大的经济优势和人文价值。鉴于我国老年人口中90%左右均为慢病患者,再加上老年人器官、机能面临的衰退问题。因此,要做好健康养老,就必须解决好慢病康复和延缓衰老问题。
为此建议:采用“健康服务或恢复”模式,减少“医疗帮助或修复”。即发挥好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相结合,对老年人进行系统、全面的健康检测评估。包括脊柱形体结构测评、脏腑气血功能测评、基因量子信息检测。其中脊柱调养重在“调形”,脏腑食养重在“养气”,而心性情志修养重在“清神”,“形、气、神”三者兼顾,就为每个老年人的健康基本情况有了全面的画像,为因人施“健”提供基本参考。在此基础上,再采取以传统中医外治、中医适宜技术为主的健康保养维护,从而形成中国式的健康养老模式。
(作者系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