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晶
三伏将至,这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也是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中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即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相接,季节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此时,人们应注重冬病夏治,调理身体。冬病夏治的具体方法很多种,应根据实际病情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
呼吸系统疾病冬病夏治的宜与忌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医学中防病治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适用众多疾病。
“近年来,自然气候的改变、环境的污染、抗菌素和激素的滥用、空调的普及以及贪凉饮冷等不良的生活习惯,无时无刻不在戕害着人体的阳气,罹患冬病的人群也在不断地增加。”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副主任医师薛鸿浩介绍。
“冬病夏治适用于很多疾病,特别是呼吸系统疾病。”薛鸿浩表示,其主要方法是穴位贴敷和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可选方为阳虚哮喘敷贴方,该方具有益气扶正、补肾固本功效,在特定的时间(三伏天)对人体特定穴位进行敷贴和定向透药,从而达到预防、治疗冬病的目的。其方法为将敷贴方用姜汁调制成直径2cm药饼,用敷贴药片固定于天突、大椎、肺俞穴,敷贴留置时间4~6小时,每周三次,12~18次为一疗程。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是采用先进的中频技术将药物定向导入穴位的方法,该治疗同时融合了中频仿生按摩治疗技术及热治疗技术。取穴肺俞、膏肓,药物可直达穴位,随经络周流全身。每次治疗20分钟,每周一次,6~8次为一疗程。
薛鸿浩介绍,用以上疗法治疗时有以下禁忌:
慎用辛燥之品以防伤阴。夏季气候火热,易伤阴液,而辛温香燥之品易致燥热内盛,暗耗津液,故应慎用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新鲜桂圆或荔枝、羊肉等。
忌服用大量寒凉之品。天气炎热,人们往往易贪凉饮冷,若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则易导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轻则泄泻腹痛,恶心呕吐,重则可成阳虚宿疾。
慎食用大量肥甘滋腻之品。夏季易生暑湿,湿热之邪易侵袭人体,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则导致内外湿热之邪合击人体。
忌过量运动。以免汗出过多,导致气阴两虚。
另外,中药定向透药治疗对患有心力衰竭、严重心脏病及装有心脏起搏器、有感染性炎症、有出血倾向、精神病患者及对直流电不能耐受者,均应禁止治疗。
风湿疾病冬病夏治的宜与忌
“治疗风湿疾病,又到冬病夏治好时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主任医师茅建春介绍,针对风湿病,冬病夏治的外治法主要有穴位敷贴、中药熏洗、中药涂擦、火罐、温针和艾灸等多样化手段进行个体调治。
穴位敷贴疗法即中药穴位外敷,采用温阳祛湿,活血止痛药物制作而成,敷布于相应腧穴,通过外用药物直接刺激穴位,或利用透皮吸收,使局部药物浓度高于其他部分,作用直接,达到温通经络,温阳益气,补肾散寒,活血通络等目的。
熏洗是利用药物煎汤或将药物粉碎后用纱布包好趁热在皮肤或患处进行熏蒸、淋洗的治疗方法(一般先用药汤蒸气熏,待药液降温时再洗)。此疗法是借助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黏膜作用于肌体,促使腠理疏通、脉络调和、气血流畅,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具体可根据体质、病情等因素,选用不同的方药。
针灸对各类风湿病人也有较好效果,可以通过经络腧穴调整脏腑气血的功能,调动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风湿病多为慢性迁延性过程,又易反复发作,除穴位敷贴、熏洗、针灸等外治法外,内服夏季膏方对风湿病也有较好的疗效,不仅可以治疗关节疼痛等局部症状,还可以针对体质较弱、精神不济、易患感冒、胃肠功能紊乱等全身不适进行调节,从而对风湿病的治疗或预防复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茅建春介绍,但由于夏季属火,人体阳气外浮,内部阴气暗伏。夏天膏方旨在“清补”,切忌过度滋腻,同时也应依据不同体质、不同症状辨证而调理。
慢性肾脏病冬病夏治的宜与忌
“慢性肾脏病大多由于外邪侵袭或者内伤脾肾,导致体内水湿散布、气化等功能障碍,则水液浸淫而见肿满、虚劳,水湿郁久而生湿热,成为肾病发生发展、迁延反复的主要因素。”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主任医师王琳表示,这类疾病病程长,迁延难愈,可诱发多种并发症,甚至最终发展成为尿毒症,给患者造成巨大的身体负担和经济负担,甚至威胁生命。在三伏时节,合理使用中医外治法,采用“扶阳祛邪、冬病夏治”的方法,有助于治疗慢性肾脏病。
王琳介绍,慢性肾脏病冬病夏治中常用以下几种中医外治方法:
穴位敷贴。敷贴方剂糅合成药丸,贴敷于特定穴位上,通过腧穴对药物的直接吸收及穴位刺激激发经气的间接作用达到治疗目的。现代研究发现皮肤是天然透析膜,与肾脏功能相似,在排泄废物和保持电解质与水的平衡上起着重要作用。此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作用持久。
隔物灸疗法。将纯天然中药材研末制药饼,置于相关穴位上,上方施灸,起到疏通血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通利三焦水道和扶正祛邪等疗效。现代研究表明,艾灸可以促进巨噬细胞对细菌的杀死与清除,下调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量,进而减轻机体炎症反应,通过温热刺激招募和刺激细胞引起巨噬细胞依赖性的抗感染、抗炎作用。艾灸作用于经络穴位能提高机体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加快血流速度,增加微循环灌注量。
烫熨治疗。一种热能疗法,通过持久稳定的局部热疗,起到疏通经络、破瘀散结、祛风散寒、消炎镇痛、加速组织修复的作用。以烫熨帖敷于肾俞穴,直接辐射双肾,温助肾阳、激发肾气,能很好改善肾虚患者腰间冷痛、腰膝酸软、小腹坠胀、小便不利、夜尿清长等症状。
耳穴压丸。中医认为“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肾开窍于耳”,现代医学也认同五脏六腑、四肢躯干均在耳郭上有特定的反射区域。耳穴压丸可通过刺激耳部穴位,起到疏通经络、镇静止痛及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作用,可改善肾病病人失眠、心悸、夜尿频多、高血压、胃肠道反应、尿潴留等症状。
“为肾脏健康保驾护航,通过经络穴位作用于体内,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王琳说,但有以下禁忌须注意——
治疗前应洗澡,衣着宜凉爽,避免过多出汗;治疗期间如有不适需及时请教医生,敷贴、艾灸或者其他中医外治疗法过程中如感到局部灼热痛痒难忍,可以随时揭去药膏。如出现痒、热、微痛等感觉或皮肤有色素沉着,此为正常反应,不必过多担心。
饮食要清淡,避免烟酒、海味、少食辛辣刺激食品、冰冻食品、豆类及豆制品、黏滞性食物及温热易发食物(如羊肉、鸡肉、鱼、螃蟹、虾等)。
治疗当天避免贪凉,不要过度吹电风扇和在过冷的空调房中停留,更要避免空调冷风直接吹到贴敷部位,以利于药物吸收。否则,体内阴寒发不出去,可能影响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