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琳
6月2日,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电视电话会议中,李克强总理指出,“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生存发展的土壤。要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在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会副主委、北京希肯国际文化艺术(集团)公司董事长安庭看来,这个指示精神是我国营商环境不断追求卓越的具体表达,不仅能够进一步提振企业的发展信心与信念,也能进一步激活中国经济发展活力。
落实到安庭所处的行业,他的感受更深。
安庭长期从事文化产业,从他对文化产业及其上下链条相关企业情况了解来看,得益于国家持续对营商环境的改善,整个文化行业也都深受其惠。“一是经济成本不断下降,二是营商环境越来越好。两者叠加,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得到了培育和激发,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在产业体系中得到了深入体现。”
而从企业层面来看,根据统计,从实施“放管服”以来,企业减负达到了万亿元级的量级。在安庭看来,这些减下来的钱对于企业来说,可以说节省的不仅仅是“鸡蛋”,而往往是“下蛋的母鸡”。因为从实际情况来看,对于减下来的钱,多数企业往往会用来再投资、再兴业,甚至是再创新、再创业。即使通过“放管服”减负下来的“真金白银”,在每家企业中所占的比例不同,但无一例外也都会影响其市场预期与信心指数。当这种“鸡生蛋、蛋生鸡”的预期与信心传导到国内外市场上的时候,带来的一定是对经济的提振并良性循环。
“我相信,‘放管服’在点中我国经济‘发展之穴’的同时,也一定会为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复苏带来更广泛的影响力。”安庭充满期待地说。
而为了继续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安庭也提出了建议:
首先,对于“放管服”所涉及的重点领域,目前仍没有立法的,应当尽快启动相关的立法程序,至少是启动先期调研。在他看来,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只有法制化的保障,才能够确保“放管服”成效的长期性与可持续。换句话说,“放管服”的成效需要法治化,才能真正成就我们经济发展中的锚定价值。
其次,针对“放管服”的成效,可以推动面向不同产业定期发布权威的官方数据,数据包括已执行的标准、已减负的额度、未来预期的政策与额度等,可根据不同产业,分门别类理整后定期发布。根据这些数据,企业将进一步了解所在行业正在或将要享受的“改革红利”,让企业一目了然、有目共睹,让企业在采购、定价、营销、服务等诸多环节,找到新的决策依据,让“放管服”的具体成效量化,服务于企业发展的坐标体系。
最后,结合自己身处的文化产业,安庭提出,建议进一步深化“放管服”可更多重视文化产业所发挥的“软实力”的作用。
安庭分析说,根据“十四五”规划的相关精神,文化产业对提高“软实力”,增强营商环境竞争力,具有战略性的特点。在这个大背景下,文化产业对于营商环境的提升空间,就不能单单从产业的单纯性产出这一个方面出发,理应站到一个更大的格局和战略来为文化产业搭台。这就需要从战略层面审视,站在“营商环境+软实力”的高度来看待文化产业。
安庭举例说,如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税务、财政等财税部门,如果能够站在更高层面的视角来审视,给予文化产业更高的扶持力度,所促进的不单单是文化企业本身的发展与壮大,更将为文化产业辐射全产业链条,起到“种子”的作用,让我们能够将产业内的“软实力”实现进一步的培育与激发,进一步促进营商环境及其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总之,安庭表示,无论是行业还是企业,我们都要更加深入地去理解“放管服”改革的培育激发作用,从行业自身寻求更大提升空间,企业则应将“改革红利”纳入发展坐标。